吳時,曹丕眼見劉備要失敗,而坐山觀虎鬥,喪失良機,事後自己又起兵伐吳,結果被徐盛火攻擊敗。回洛陽後,即大病,臨終前託付兒子曹睿給曹真、司馬懿等人,終年四十歲。
他的一生,如他的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那光華,如星月清冷。
我喜歡魯迅說過的一句話:“月光娟娟,照見眾齒。” 這話,總讓我想用到曹丕身上,也許是因為他讓眾人見著他為詩人的光華,而這般張口稱讚吧?
所以,對於曹丕所樹立起來的文學典範,魯迅說他:“於通脫之外,更加上華麗”,而且“於華麗之外,加上壯大”。
至今,翻開那紛亂的三國,於戰亂的硝煙之下,只見那曹丕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衣裳。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那魏的夜依然皎潔清亮啊。
明月照高樓 流光正徘徊——曹植(1)
曹植,一生清高如月,月照高樓,而流光徘徊。
他落不到人間俗世,人們只能仰看他的明月光,而曹丕是落到人間的清冷,人們可以俯視俯視他的清水波。所以曹植不能為王。如果曹操再重新選擇,他還是願意再選擇曹丕。曹丕是人,曹植是客,是流星,是煙花落,供眾人瞻望與嘆惋。
那年,他正年輕,亦受著父親的寵,所以,寫的詩文,山光富麗,是白日曜青春、時雨淨飛塵裡那明麗清新的景。
青春年少啊,這少年,佩帶著寶劍,衣著鮮麗的衣服,正青春得意,在那《名都篇》裡高唱自己的芳華:“走馬長楸間。馳騁未能半,雙兔過我前。攬弓捷鳴鏑,長驅上南山。左挽因右發,一縱兩禽連。餘巧未及展,仰手接飛鳥。觀者鹹稱善……”
曹丕不經風雨的少年的心,胸懷壯志,總想象自己是馳騁天下的白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