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長壽。菊華舒時,幷採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華酒。
正月上辰出池邊盥濯,食蓬餌以祓妖邪。
三月上巳張樂於流水。如此終歲焉。
一心一意地過著有始有終有情有義的日子,竟做成了詩。
所以,漢,不能有威儀壯觀的兵馬俑,亦不再建奢華如夢的阿房宮,它只是有詩和有情,卻讓人親。
所以那漢的天下之事,亦是用詩來傳唱,所以說:“孟春之月,群居者將散,行人振木鐸徇於路以采詩,獻之大師,比其音律,以聞於天子。故曰王者不窺牖戶而知天下。”
在這漢的清明裡,做君王的以詩瞭解天下,亦以詩道統治天下,詩裡有情亦有韻味,所以漢亦像是一首詩,或是一朵深淵藍的牽牛花。
人有詩道,見花草亦見其詩路。那西京的樂遊苑裡自生著玫瑰樹,樹下有苜蓿。苜蓿一名懷風,時人或謂之光風,風在其間常蕭蕭然,日照其花有光采,故名苜蓿為懷風。
藍田日暖 滄海月明(2)
——這玫瑰樹生得自有自己的風光,而這風光,卻在於其下的苜蓿,而其實真正的卻是來自於這穿梭在苜蓿間的風情。
而那西京的太液池邊,皆是雕胡紫齲�探諡�唷]災�忻漬擼�ぐ踩宋街�窈�]緶��唇庖墩擼�街�先'。菰之有首者,謂之綠節。其間鳧雛鴈子,佈滿充積,又多紫龜綠鱉。池邊多平沙,沙上鵜鶘鷓鴣鵁鶄鴻鶂動輒成群。
——想見那水邊有草,草裡有禽,而池邊鋪沙,沙上又有鳥。這一色接著一色,而井然有序,恰是一幅層次分明的花鳥畫。
而漢的終南山多離合草,葉似江蘺而紅綠相雜,莖皆紫色,氣如羅勒。有樹直上,百丈無枝,上結藂條如車蓋,葉一青一赤。望之斑駁如錦繡。長安謂之丹青樹,亦云華蓋樹。
——那漢的天下,連草也生得氣貫長虹,帶著那時人間的王器。
所以,驚詫於這些文字只是依著原樣記述,竟都一一成詩又或成畫,那時的文章,竟比後來的更美。
而漢代的服飾,竟要比文章更美。
衣飾是漢代女子燕婉的熱鬧,嚶嚀低語於愈來愈藍的清朗黎明裡,卻是那個時代最繁榮的聲音。如早起的女子趁著黎明的微光相喚趕集去,趕著趕著,天就亮了,就見著了漢文化的真切。
他們的錦緞,流落至今,雖然我只見過臨摹的黑白紙樣,但光見那線條就覺華美到讓人眼醉,有一群豹列隊而行歡騰於花草之間的花豹紋錦紋樣;亦有若見孔雀安寧於水波之上覓食、水款款而流的孔雀坡紋錦紋樣;而熊首麒麟紋錦紋樣卻是霸氣騰騰。每一款無聲無色的錦緞卻聲色喧囂到五彩斑斕的地步。
他們的服裝,把前朝曲裾深衣的衣襟繞襟的層數又疊疊增加,腰身束得更緊,像一層層瓣瓣相疊的牡丹,又因為花瓣的層數太多而緊繃繃開放在撐得鼓鼓的花蒂之上。衣服流水般的曲線夾著錦色花紋鳳紋龍紋從胸前流到腳底,真正是岸夾桃花錦浪生般的醉人眼。
漢初以長裙曳地為美為貴,而漢文帝所寵幸的慎夫人裙不及地,便又稱為是儉德。總是皆有理,而其實乃因為有情。
穿多少衣服,就有多少層領子必露於外,最多的達三層以上,時稱“三重衣”——連衣飾裡裡外外都要井然有序而有道。
《陌上桑》裡的羅敷女“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襦是一種短衣,長至腰間,穿時下身配裙。
而《焦仲卿妻》則是“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
她們的頭飾更是花枝亂顫,《藝文類聚》裡說:“珠華縈翡翠,寶葉間金瓊,剪荷不似制,為花如自生,低枝拂繡領,微步動瑤瓊。”
總之皆是精緻的女人,覺得那個時候的男人好幸福,而如今總覺女人皆不美,乃因為衣飾愈來愈沒有女人的味道。而那個時候即使再醜的女人,也可以因衣飾而美。
所以當那位馬王堆的墓主人丞相夫人出土時,即使只有乾癟的肌膚,你也不得不嘆她的傾城傾國。她臉上覆蓋著醬色織錦和素絹,足穿絹襪和青絲履,內穿羅綺絲綿袍,外套細麻布單衣,然後從頭到腳包裹著各式絲麻織物共18層,橫扎9道絲帶,最後覆蓋工藝精湛的敷彩黃絲綿袍和“長壽繡”絳紅絹綿袍各一件,一共是20層包裹。這位夫人可謂是花團錦簇,比臥在花叢中的蝴蝶還要豔麗。
但到底年紀大了,不願比花豔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