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愛玲
申明:本書由奇書網(。Qisuu。)自網路收集整理製作;僅供預覽交流學習使用;版權歸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歡;請支援訂閱購買正版。
這是一個熱情故事,我想表達出愛情的萬轉千迴,完全幻滅了之後也還有點什麼東西在。
——張愛玲
前言
「文/宋以朗」
我身為張愛玲文學遺產的執行人,一直都有在大學、書店等不同場所舉辦關於張愛玲的講座。每次總有人問我那部未刊小說《小團圓》的狀況,甚至連訪問我的記者也沒有例外。要回應這些提問,我總會徵引張愛玲在一九九二年三月十二日給我父母寫的信——隨信還附上了遺囑正本——其中她曾說:
還有錢剩下的話,我想用在我的作品上,例如請高手譯。沒出版的出版,如關於林彪的一篇英文的,雖然早已明日黃花。(《小團圓》小說要銷燬。)這些我沒細想,過天再說了。
這裡要指出一份遺囑是法律檔案,但一封普通訊件不是,為何還要“細想”與“再說”?據我所知,這討論從未出現過。一九九五年九月,張愛玲去世,而她所有財產都留給我父母。我父親宋淇(Stephen Soong)當時身體欠佳,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亦去世了。我母親宋酈文美(Mae Fong Soong)則遲遲沒決定《小團圓》的去向,患得患失,只把手稿擱在一旁。到了二OO七年十一月,我母親逝世,而《小團圓》的事就要由我決定了。
於是我總會問我那些聽眾,究竟應否尊重張愛玲本人的要求而把手稿付之一炬呢?他們亦總是異口同聲地反對。當中必然有些人會舉出Max Brod和Kafka作例子:若Max Brod遵照朋友的吩咐,世界便會失去了Kafka的作品。很明顯,假如我按張愛玲的指示把《小團圓》毀掉,我肯定會跟Max Brod形成一個慘烈的對照,因而名留青史。當然我也不一定要服從民主投票,因為大眾可能只是喜歡八卦爆料。
我明白一定要很謹慎地下決定。張愛玲既然沒要求立刻銷燬《小團圓》,反而說稍後再詳細討論,證明了不是毫無轉圜餘地的。假如要“討論”,那議題又是什麼呢?一開始是什麼促使張愛玲寫此小說呢?她遲遲不出版又為了什麼緣故?何以最後還打算銷燬它呢?
要問他們三位自然是沒可能的。幸好他們留下了一大批書信:四十年間,他們寫了超過六百封信,長達四十萬言。當中我們就可找到《小團圓》如何誕生及因何要暫時“雪藏”的故事。以下就是相關的書信節錄:
【張愛玲 一九七五年七月十八日】
這兩個月我一直在忙著寫長篇小說《小團圓》,從前的稿子完全不能用。現在寫了一半。這篇沒有礙語。“……”我在《小團圓》裡講到自己也很不客氣,這種地方總是自己來揭發的好。當然也並不是否定自己。
【張愛玲 一九七五年八月八日】
《小團圓》越寫越長,所以又沒有一半了。
【張愛玲 一九七五年九月十八日】
《小團圓》因為醞釀得實在太久了,寫得非常快,倒已經寫完了。當然要多擱些天,預備改,不然又遺患無窮。“……”這篇小說有些地方會使你與Mae替我窘笑。但還是預備寄來給你看看有沒有機會港臺同時連載。
【張愛玲 一九七五年九月二十六日】
《小團圓》擱了些天,今天已經動手抄了。我小說幾乎從來不改,不像論文會出紕漏。
【張愛玲 一九七五年十月十六日】
《小團圓》好幾處需要補寫——小說下改,顯然是從前的事了——我乘著寫不出,懶散了好幾天,馬上不頭昏了。看來完稿還有些時,最好還是能港臺同時連載。“……”趕寫《小團圓》的動機之一是朱西南來信說我近年來儘量de…personalize讀者對我的印象,希望他不要寫。當然不會生效,但是這篇小說的內容有一半以上也都不相干。
【張愛玲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六日】
《小團圓》是寫過去的事,雖然是我一直要寫的,胡蘭成現在在臺灣,讓他更得了意,實在不犯著,所以矛盾得厲害,一面補寫,別的事上還是心神不屬。
【張愛玲 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小團圓》還在補寫,當然又是發現需要修補的地方越來越多。
【張愛玲 一九七六年一月三日】
《小團圓》因為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