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先看看他的發家,那是太平天國,被曾國藩賞識,後練淮軍,在鎮壓太平天國中起家,在滅捻軍大出風頭,之後漸漸執掌大權,左宗棠死後,更是成為清朝的第一執政,主掌北洋,通外交,軍務,政務,可以說只在慈僖一人之下,所以說日後晚清的各種決策,他要負相當大的責任。

先說他做的事吧,首先平太平天國和捻軍,這些內戰雖然是他的發家史,但是這和漢奸與否無關,也不來評論他這些事的好壞,但是有兩點對透視他日後的所作所為是很重要的,一是在建淮軍時他和對外國軍隊的戰鬥力有了認識,使得他建軍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都購進洋槍大炮,形成了有一定戰鬥力的新式軍隊,但是同時他對外國軍隊產生了一種恐懼心理,希望少打仗,多談判。(就是說,我們國家是二流的,打是打不過的,只有談判賠銀子才行。)二是李鴻章其人,他在內戰中的表現實在不好,(不是指作戰,作戰嘛,還可以,淮軍的戰鬥力是日後下降的)殺降,屠殺平民,無信義,實在不是一個光明磊落的人,不過不苛求他,關鍵看他執政能力如何。

再之後,他力主洋務,到是也做了不少事,建了不少廠,這點比那些只會說話不會做事的清流是好多了。(說實在的,這些清流實在不適合做大臣,建立議會讓他們吵吵架,做做輿論監督就算了,偏偏讓他們當官。)建立了北洋水師,淮軍也漸漸成為了國防的主力。

19世紀70年代,沙俄煽動新疆叛亂,這時以左宗棠與李鴻章之間發生了“疆防”和“海防”之爭,在這點上要說李鴻章眼光過於短淺,一來沙俄本來就對我們的疆土躍躍欲試,已經四處點火了,假如放棄新疆,沙俄的胃口只會越來越大,當然海防也不能放棄,兩者本來就相輔相成,李鴻章只重視一點實在偏頗的可以。二來放棄領土本來就是國家大忌,尤其是以財務作為藉口,今日有新疆,明日就會有西藏,再後日就輪到東三省,只要有獨立傾向的,在外國勢力下都可以借用新疆之例獨立,而各路愛國人士看到中央不管新疆,只怕會心灰意冷,中國只怕會四分五裂,李鴻章只重海防,實在不是明智的人所為,假如不是因為他看不到,那就是擔憂害怕沙俄的戰力(以前的恐懼有後果了)卻不知有實力才有外交。

之後左宗棠於1875出征,穩定北疆,在1880年與沙俄的談判中獲得勝利,實在是振奮人心,之所以說同治中興,很大程度是這些勝仗,須知,國家實力是靠對抗獲得而不是談判獲得的,尤其對抗外國強敵,只有打疼了他們才能好好談判,這點左宗棠比李鴻章更加明晰國際遊戲準則。

隨便說說李鴻章的外交,李鴻章在外國的外交聲譽是不錯,但是這不等於他做的很好,外國人的標準並不能作為衡量的標準。(秦檜在金國人的外交聲譽一定不錯。)當然,按實話說,李鴻章雖然在外鬧出了不少笑話,但是和外國交流還是不錯的,這點不能否認。但是他還是不清楚外國的遊戲準則(雖然他是當時比較瞭解外國的中國人),當時的國際準則一向是以實力為準則,弱肉強食,談判以實力為準繩,而李鴻章一心迷信談判,希望西方調停,實在是不瞭解真正的遊戲準則。

再後面就是中法戰爭了,這場談判是由李鴻章主導的,說實在確實是一個糟糕的談判,在海軍覆滅陸軍有利的情況下當然應該談,但是那種情況確實是和戰敗了沒區別。由此看李鴻章的談判技巧確實不怎麼樣,比奧地利首相梅特涅和拿破崙時代的外交大臣塔列朗起來真是不可同日而語。而這種協議使得國內人心離散,軍無鬥志。(這點是近代政府很大的一個毛病,寧願得罪國人也不敢得罪外人,而一般的國家都是以爭取國內勢力輿論為先,我們正好相反。)

再之後的中日戰爭,左宗棠已死,作戰談判已經是李鴻章一手主導了。(慈僖光緒?他們不管是主和還是主戰,最終還是要靠李鴻章的北洋水師和淮軍去打。)這次就全面暴露了他的問題。

首先,預測失敗,假如他預先料到日本對我國有敵意,那就應該先發制人,在之前對日本發動攻擊,或逼迫日本退讓,至少也不能讓日本登陸朝鮮,但是這些他都沒有做到。(不要說什麼侵略外國不好之類的事,打別人總比被別人打好,既然為了海防連新疆都敢提出來放棄,那還有什麼不能做的呢。)所以這又是他的決策失誤。

再次,管理失敗,洋務造了不少東西,但是最終卻不敵日本,這不是銀子的問題,李鴻章的北洋在外國存了不少銀子這是事實,一方面要國家撥款,一方面建自己的小金庫,實在不是一個有愛國之心的忠臣所應該做的,還有淮軍和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