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笑。自那位小顧將軍來了之後,高肅卻一反常態,時常微笑,看上去很開心。這讓忠心的高福也非常喜歡這位可愛的少年將軍。

顧歡見到高肅的笑臉,頓時心花怒放,刷地開啟摺扇,搖了兩下,做風流公子狀,然後又把扇子合上,對著高肅一揖,拿腔拿調地說:“高兄,小弟這廂有禮了。”

高肅被她逗得哈哈大笑,也抱拳還禮:“賢弟,愚兄有禮。”

兩人走出大門,騎上自己的馬,便往城外的汴水走去。

修禊是古老風俗。殷周以來,巫覡的遺風仍有留傳,禊即其一。春日萬物生長,易生疾病,於水上洗濯,可防病療病,並消災祈福。

東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謝安、孫綽等名士在山陰的蘭亭作修禊之會,即興寫下了許多詩篇,並推舉王羲之寫一篇序。王羲之遂乘興作《蘭亭集序》,文采燦爛,雋妙雅迪,書法更是勁健飄逸,被後世推為“天下第一行書”,這是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修禊之會。

此時距東晉不遠,類似的風流逸事更是多得不數勝數,每至春日,總有文人雅士相約在水邊作修禊之會,吟詩作賦,把酒臨風,不亦快哉。

顧歡長居邊塞,時常烽煙四起,從來沒有見過這種事情,心裡不免十分好奇,不知會遇到什麼樣的名士,有沒有自己曾經在書上看到過的那些人。

走在街上,高肅仍然一如既往地引得萬眾矚目,無論男女,都敬他英勇無畏,又愛他相貌柔美。顧歡走在他旁邊,就像明月旁邊的一顆小星星,基本上被全面忽略。顧歡卻很開心,她一向就不喜歡引人注目。

高肅被人看慣了,早就習以為常,視若無睹,這時只與顧歡輕言細語地聊些家常話,從玉蘭樹開花了到原來那隻小白貓似乎長大,開始叫春了。顧歡專注地傾聽著,偶爾接上兩句,卻是伶牙俐齒,妙語連珠,讓高肅不由自主地就會笑起來。

很快他們便策馬來到水邊。兩岸已經有不少人在這裡洗濯,多是闔家前來,到處都是歡聲笑語,一片歡樂景象。

高肅放眼看去,愜意地說:“百姓能夠安居樂業,便是我們血戰沙場之後的最大安慰。”

“是啊。”顧歡點頭。“我們長居塞下,看多了百姓的顛沛流離,最大的心願也是能讓他們過上安寧的日子。”

高肅自然知道他們年年都在浴血奮戰,力抗突厥鐵騎,這才能夠保住齊國的疆土和百姓的生活。他看向顧歡猶帶稚氣的臉,微笑著說:“你們辛苦了。”

“不辛苦。”顧歡灑脫地輕輕甩著馬鞭,感慨地道。“如果有一日天下一統,就不會有這麼多戰爭了。”

高肅沉默了。

此時周國軍力大增,突厥更為強盛,而齊國君王不思進取,甚至連一部律法都沒有制訂過,全憑個人好惡來定罪,地方官吏的任命也不是維才是舉,而是由高官顯貴大量安置自己的親友甚至奴僕,因而官場混亂,百姓怨聲載道,國力急劇衰退,此消彼長,齊國現在只能苦苦支撐,能保住現在疆土已屬不易,哪裡還有可能一統天下?

看他的神情不對,顧歡略一思忖,登時明白過來,連忙轉移話題,笑著問他:“我們沿著河岸走了好長距離了,還有多久才到啊?”

“哦。”高肅長長地吐了一口氣,抬手向前一指。“那邊有個望江亭,他們一般都會在那邊聚會。”

顧歡便急不可耐地說:“我們跑幾步吧。”

“好。”高肅一揚馬鞭,在空中揮了一下,卻沒打在馬身上。

他的馬已經明白他的心意,立刻四蹄輕揚,衝了出去。

顧歡大叫:“好哇,你耍賴。”隨即也一提馬韁,向他追去。

高肅聽著她孩子氣的指責,不由得笑出聲來,便故意逗她,不斷催馬前行,越跑越快。

顧歡縱馬狂奔,一心想追上他。不過,這段路其實並不長,還不到兩裡地,高肅便減速,隨即勒馬站定。顧歡自後趕上,停在他身旁,終究是落後了他幾步。

高肅下了馬,帶著她走上個前面的小土坡。

整個土坡都是綠草茵茵,靠近河面的地方修建了一處亭子,這時裡面的石桌上放著文房四寶,幾幅已寫好的字放在四周的石凳上,卻沒有人。

高肅和顧歡繞過去,徑直走到水邊。

這裡有十幾個人,大都峨冠寬袍,或坐或躺,手邊有的放著酒,有的放著茶,看上去都很閒散。

看到高肅出現,有些人無動於衷,有幾人卻眼前一亮,笑著迎上前來。

高肅愉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