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部分

華谷城,來不及支援。

接著,宇文憲又親入兩乳谷,襲克齊國的柏社城,繼而進軍姚襄。齊軍在城中固守不出。宇文憲便派柱國將軍譚公會修築石殿城,聲援汾州。

斛律光見周軍來勢兇猛,恐己方軍力不足,遂向朝中奏報,請求支援。

高儼接到奏疏後十分冷靜,立刻決定派遣段韶和高長恭一同前往抵禦。

齊國三大名將盡出,聲勢驚人。若是大敗而歸,不但國土有損,百姓遭殃,國家的體面更是蕩然無存,段韶與高長恭便在出徵前詳細計議。韓子高與顧歡均是大將軍,自然要參與其中。

定下進軍方略,已是夜幕低垂,他們各自回府,準備第二日馳赴軍營,率大軍出征。

回到府中,高長恭得知鄭妃去了常山寺,說要在那裡小住一陣,參禪禮佛。他滿腦子都是國事軍事,不疑有他,只派人去告知王妃,自己將離開鄴城一段時間,請王妃多多保重。

當夜,王府中一片忙碌,高長恭的蘭陵十八騎自然隨他出徵。顧歡和韓子高的親兵也一樣,大家都在收拾行裝,檢查馬匹甲冑兵器,到子時方才睡下。

這是自洛陽大戰後高長恭首次與顧歡同赴沙場,他沒有多說什麼,只緊緊摟著她,與她纏綿相吻,卻沒有求歡。他們要儲存體力,以應付明日的長途行軍。

當晨曦初現,他們便起身了,迅速洗漱完畢,頂盔貫甲,然後騎上戰馬,離開鄴城。

黎明的微光中,巨大的都城仍在沉睡,只有一些人家的屋頂上冒出裊裊炊煙,卻很少看到有人走動。他們這支隊伍沉默地走過寬闊筆直的大道,向西門而去。

守城士卒手持長戈,肅立在城門兩側,無聲地向他們致以軍禮。高長恭抬臂還禮,縱馬疾馳而出。

他們在城裡怕擾民,都沒有策馬賓士,一旦出城,便即刻加速。鐵蹄踏在石板道上,發出嗒嗒的清脆聲響,猶如疾風驟雨,令人感到振奮。頭盔上的纓穗在風中飛舞,與揚起的馬鬃相互映襯,在飄浮的薄霧中呈現出如詩如畫的美。

顧歡與韓子高分別居於高長恭的左右兩側,亦步亦趨地緊緊跟隨著他,很快便到達西郊大營。

不久,段韶也來到營中。

領軍將軍尉相願已經率五萬鐵騎整裝待發。段韶與高長恭抵達後,立即登臺視察,見軍容嚴整,鬥志昂揚,都感到滿意。

與過去的每次出征一樣,兩人沒有繁文縟節,更不多說廢話。段韶對高長恭點了點頭,高長恭便乾脆利落地命令:“即刻進發,每日行四百里,若未達至,不得宿營。”

下面的將士齊聲答道:“領命。”

高長恭一揮手,便跳下臺去,翻身上馬,率先馳出轅門。段韶在他身側,顧歡、韓子高與尉相願等大將緊隨其後。五萬鐵騎井然有序地列隊而行,向西北方向疾馳而去。

這一路山地頗多,他們盡全力迅速前進,終於在第三天趕到了西部邊境的驍谷。

這裡有一座柏谷城,是周國所建,居於險絕之地,高有千仞,城牆均以大石築成,易守難攻。段韶與高長恭命大軍在五里外紮營,歇息一晚,次日一早便率領幾位大將前去察看地形。

但見數座高山拔地而起,陡峭險峻,只有一條羊腸小道可以迂迴上山。他們在途中草草吃了些乾糧,並歇息數次,足足用了兩個時辰,才艱難地攀上谷口外的一座高山。幾個人小心地隱在巨巖後面,看著對面山峰上的那座城壘。

山上都是石頭,貧瘠荒蕪,只從積了些薄土的石縫裡稀稀落落地長出幾棵歪歪扭扭的小樹,把陡立的峭壁點綴出幾分寥落的春意。

隔著狹窄的深谷,柏谷城與他們所在的山峰遙遙相對。他們窮盡目力,也只能隱隱看到城壘的大致形狀,以及城上城下那些正在活動的周軍。離得太遠,人人看上去都小如螻蟻,很不真切。

從山下只有一條小路通往那裡,經過城邊,通向汾北或河西。城後是千丈絕壁,猿猴難越。城壘依山而建,不但扼守著這條交通要道,而且是周國深深楔入齊國的一顆釘子。

段韶感嘆,“從當前的形勢上看,汾北與河東都是我大齊所有。這柏谷深入我國,平日倒罷了,戰事一起,便成大患。如果我們不能打下柏谷,而是繞過它去增援明月兄,城中周軍完全可以伺機抄我們後路。戰事平息之後,它也會變成痼疾,對我大齊十分不利。”

其他人聽了,都連連點頭。

高長恭觀察了一會兒,輕聲說:“這城臨險而建,山路又窄,不大好攻。如果自下而上仰攻,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