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事,農村沒有出路!”

周寶生:一個人和一個村莊的傳奇(4)

上任伊始,周寶生就立下了“要讓農村變個樣,要讓八組人過上好日子”的堅定信念和人生目標。他不想走父輩們的老路,在上任沒幾天,看到安徽鳳陽聯產承包的報道,便在地方率先提出把田地按好壞分類定產,承包給各家各戶經營。駐隊幹部對他的搞法不理解,怕擔風險、犯錯誤,責令他將田地收回:“誰叫你這麼幹的?簡直是無法無天!”

血氣方剛的周寶生理直氣壯地應對駐隊幹部:“十一屆三中全會不是號召我們實事求是麼?聯產承包經營有利於我們農民增產增收,人家安徽在搞,我們為什麼搞不得?”他頂住來自各方面的輿論壓力,最終把田地分到各戶,並擲地有聲地說:“交足公糧,其餘都是自己的。”

吃夠了大鍋飯苦頭的人們,迸發出多年積蓄的能量,生產熱情空前高漲,當年的糧食產量達到35萬斤,比歷史上的最好年份足足多出了10多萬斤。鄉親們個個笑逐顏開,他們終於可以一日三餐吃白米飯了。撫今追昔,周寶生說:“要發展,沒有一點敢為人先、敢闖敢幹的精神是不行的。”

糧食生產的連年豐收並沒有使周寶生感到滿足。1981年,周寶生這位出了名的“周大膽”又一次力排眾議,拿著一份農民可以經商的紅標頭檔案,帶著一幫農民“洗腳上田”,在官橋集鎮上租了3間房子,開辦了小賣部、熟食店和冰棒廠3個小店,一年下來,淨賺7000元。鄉親們第一次看到大把的票子,都喜出望外,指望著商店、冰棒廠有更大的發展。這時,周寶生又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店不開了,回去開礦、辦廠。

組裡的群眾一時想不通,有的人當面指責周寶生是在“瞎鬧”、“歪掰”,說他是“五馬換六羊,生意做不長”。

周寶生連續幾次召開群眾大會,對大夥說:“官橋鎮地方小,銷量有限,加上我們開店後其他小店跟著來了,像這樣‘五馬共槽’,才真正是生意做不長哩。我們村的狗頭山下有煤炭,不如趁早轉舵,回去開礦。”

在不被群眾理解的情況下,周寶生四處跑批覆,辦執照。檔案下來後,又挨家挨戶組織勞力挖煤。他拿出家中僅有的6000元積蓄,在村民代表會上敞開心窩子:“煤要挖,廠要辦,賺了錢是公家的,賠了本算我私人的。”一席樸實的話,堅定了大夥發展工副業的信心。開煤窯的日子,他帶頭下煤井,一次井架倒下,險些丟命。他連續在磚瓦廠工地奮戰120多個日日夜夜,使20多個門的輪窯僅4個月就建成了,當年投產,當年受益。

辦煤礦不僅為八組群眾帶來了200多萬元的收入,還為組裡積累了100多萬元的資本。此後,周寶生一鼓作氣,趁勢而上,率領八組群眾用“滾雪球”的辦法陸續辦起了磚瓦廠、鑄造廠、釘絲廠、手套廠、傢俱廠、沙發廠、金屬結構廠等10多家工業企業,每年利潤都在100萬元以上。

有膽有識:泥腿子盤起了高科技

組裡的家底越來越厚。到1985年,村民過上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日子。這時候,組裡人出現兩種傾向:一是分光組裡的家業,各幹各的;一是小富即安,怕再上新的專案賠老本。周寶生想,這是必須面對的分配與積累的關係問題。財富是大家共同創造的,只有理性地處理分配與積累的關係,才能把握八組的前途和命運。周寶生採取的辦法是,適當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使八組人均收入略高於附近組的收入水平,然後將大量的積累用於發展和擴大再生產。

鄉鎮企業不景氣的原因很多,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不注意資金積累。而周寶生恰恰繞過了這個暗礁。周寶生用發展工業積累的資金推動高效農業和生態農業發展,先後投資200多萬元,修塘堰,建泵站,開溝挖渠,將230畝望天收的農田改造成了穩產高產的良田,並建成了1400畝杉樹基地、250畝茶園基地,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現在,山上的活木積蓄量達4萬立方米,成為八組用之不盡、取之不竭的“綠色銀行”。

周寶生:一個人和一個村莊的傳奇(5)

透過市場上多年的摸爬滾打,周寶生敏銳地意識到,吃資源飯,辦資源型企業,終究不是長遠之計,八組要長富久富,必須找到新的突破口。他在群眾大會上坦陳了自己想引進專案和技術的意見。鄉親們說:“寶生說的我們信,寶生定的我們幹。”

1993年,湖北一家牧業裝置公司在官橋八組安家落戶。這是官橋八組引進的第一家企業。周寶生和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