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的那些故事。”可以這麼講,是六機匠把詩的種子,播灑到他心田的。

。 最好的txt下載網

臧克家:文亦詩,人亦詩(3)

然而,生活中並不總是充滿詩情畫意,更多的卻是嚴酷與慘痛。小克家親眼看到過一些貧苦農民窮得冬不見棉、春不見糧,甚至於“上吊找不到一根繩子”。“老了,常常回憶起臧家莊的那些窮孩子。14歲以前就沒離開過鄉下,雖然生活在地主家庭,但喜歡整天跟窮人的孩子在一起,夏天一塊兒下河游泳,秋天一塊兒放風箏,冬天一塊兒捉迷藏、扔石子兒玩兒,小時候是個野孩子。”臧克家曾這樣說。

“我同情他們,熱愛他們。童年的一段鄉村生活,使我認識了人間的窮愁、疾苦和貧富的懸殊。同時,純樸、刻苦、良善……我的脈管裡流入了農民的血。我高興,有人說我是‘農民詩人’。不錯,我是‘泥土裡的人’。”臧克家強調,環境、時代、生活、書籍和接觸的人,使他得到了許許多多的東西,指引他堅定地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

1923年,在山東省立第一師範,臧克家開始了自己的中學生活,接受到“五四”新文學思潮的影響。這時期,他讀的新詩很多,如飢似渴地吞嚥下去;也寫了不少詩作,“靈感”一動聲色,他就在紙上“走筆”。1930年,國立青島大學入學考試成績釋出,一位20多歲的考生數學零分,作文也只寫了三句雜感:“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成幻光,誰便沉入了無底的苦海。”按說,這位考生鐵定無法錄取。不過,問題是他碰上了一位識才的主考人。這位主考人就是文學院院長聞一多先生。聞先生從這三句雜感中發現了這位青年身上潛伏的才氣,一錘定音破格錄取。果不其然,這位青年沒有辜負聞先生的期望,很快就發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詩,並於1933年出版了轟動一時的詩集《烙印》。他,就是後來譽滿詩壇的臧克家。“要是在今天,我怕是無論如何都無法被錄取的。”

“聞先生的詩同他的為人一樣的嚴謹。他的詩,在技巧的磨練上所下的功夫,所付出的心血,足以使一個初學者消解了浮淺的‘自是’心。”臧克家自讀了聞一多的詩,便把自己一本過去的習作付之一炬,並向聞先生和其詩學習怎樣想象、怎樣造句、怎樣去安放一個字,不時登門造訪。這期間,以難民、洋車伕、漁翁、當爐女等好些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為著筆點,臧克家在聞先生的指導下創作了不少好詩。在詩《烙印》裡,他道出了心靈中不盡的苦澀:“我嚼著苦汁營生 / 像一條吃巴豆的蟲 / 把個心提在半空 / 連呼吸都覺得沉重。”不久,便結集自費出版了處女詩集《烙印》。許多名重一時的評論家特意為詩集撰寫文章。茅盾認為臧克家是當時青年詩人“最優秀中間的一個”。朱自清評曰:“從臧克家開始,我們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農村為題材的詩。”王統照稱道:“(臧克家的出現)真像在今日的詩壇上掠過一道火光。”聞一多也不吝嗇自己的讚美:“克家的詩,沒有一首不具有一種極頂真的生活意義。”這時的臧克家,便以“青年詩人”的頭銜,與艾蕪、沙汀等另外五位成了1933年“文壇上的新人”。

臧克家在30年代初登文壇,即以洗煉、質樸的語言和含蓄、深沉的風格飲譽當時。生活是詩的土壤,他早期詩作的題材和主題主要是描繪舊社會破產的農村以及農民的不幸遭遇,他關心農民、同情農民,為農民的不幸而控訴、吶喊。可以這麼講,從“五四”以來,他是以相當大的精力反映中國農村的著名詩人之一。他那嚴謹質樸的詩風是貫穿詩人全部詩作的,尤其是《泥土的歌》這本唱了多半個世紀的歌,真可謂是中國農村一幅真實、純樸素描的畫卷。談到這本詩的時候,他至今依然激情滿懷:“這是一本關於我心愛的鄉村的歌,一本關於我親愛的農民兄弟的歌,一本從我心底流出的真誠的、熱情的、純樸的歌。”

寫作中,臧克家特別重視遣詞造句,態度極為謹嚴,追求語言的精煉與形象化。當詩人初學寫詩的時候,正是新月詩派(格律詩派)在中國詩壇發生較大影響的年代,臧克家從中汲取了不少有益的營養。

。。

臧克家:文亦詩,人亦詩(4)

對個人獨特詩風的形成,臧克家十分珍視聞一多的影響,“他的《死水》中的那些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操和‘音樂的美,繪畫的美,建築的美’的極富感染力的詩篇是學習的榜樣”。“在他的指導下,……我不甘心於藝術上的平庸”,他在此後的詩歌創作中“常常為了一個字的推敲,一個人踱盡一個黃昏”。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