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部分

外空探測衛星計劃,也就是最早進入美國太空總署工作的大陸學者。他設計的晶片,採集黑洞脈衝星發出的脈衝作為衛星的時鐘基準,給哈勃望遠鏡提供導航參考。

1990年,陳衛加入摩托羅拉公司,在德州首府奧斯汀的半導體部主要從事數字訊號處理器方面的應用研究,有著突出的成就,並完成了博士學業。在此,他積累了豐富的技術開發以及市場拓展的經驗。

1994年,陳衛在奧斯汀結識了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的智慧天線專家、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徐廣涵博士。1995年初,陳衛和徐廣涵在徐的家裡討論通訊技術問題,看著窗外遠處山頂上DELL電腦公司的老闆戴爾正在熱火朝天地修建自己的豪宅,感慨萬千。因為戴爾就是徐廣涵任教的德州大學本科中途輟學的學生。戴爾能夠折騰這麼大,為什麼自己不做些事情呢?陳衛是研究訊號處理和積體電路設計的,而徐廣涵是研究智慧天線的,成立一家探索新的無線通訊技術公司的設想在兩位不甘落後者心中形成,這就是他們在美國的公司———希威爾###,陳衛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眾所周知,由於缺乏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我國的第一、二代行動通訊市場基本上被國外壟斷。我國在第二代通訊技術方面不僅掏出了數百億美元用於系統引進,而且還要承受技術上的無理歧視。假如我們在第三代行動通訊研究方面仍然裹足不前,最終的結局是把價值數千億美元的龐大市場拱手讓給西方國家。況且,一個國家通訊產業的發展遠遠超出了經濟上的意義,還關係到國家安全。

尷尬的處境引起了我國一批以民族振興為己任的科學工作者的沉思。1995年5月,原郵電部科技司司長周寰率國內7名通訊專家組成的郵電部科技考察團考察了美國無線通訊特別是CDMA的市場發展狀況。周寰司長心中有個很大的願望,希望在未來能夠研製中國自己的行動通訊技術。在奧斯汀,陳衛與考察團成員之一的李世鶴闊別10年後再次相見。欣喜之餘,雙方發現在行動通訊領域有很多共同的話題。陳衛雖然是那種有創新精神的人,美國的高科技環境對他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他沒有忘記當時國家用有限的美元送他到美國留學的目的,在雙方的多次洽談之後,成立中美合資公司的計劃逐漸成形。

陳衛:衝刺“最後一公里”(3)

同年11月,郵電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與美國希威爾###合資組建北京信威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陳衛出任信威公司總裁。初創時期的信威由於缺乏資金、人才和技術力量,為加速SCDMA無線接入系統原型機的研製,信威決定把研發的基地放在美國的希威爾公司,這個由中國留學生創辦的公司,擔起了研製中國的行動通訊技術的重擔。當時的主要資金來源是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重點專案”的資金,透過信威引入希威爾。陳衛無私的拿出了希威爾所有的技術和成果,當時也有許多美國的合作伙伴對此提出很大的異議。但是,陳衛依然堅持無保留的將希威爾的技術和成果轉移到國內。也許很多人都會說陳衛當時太傻。但是陳衛並不這麼認為,他說:“我們的目標只有一個,依託中國巨大的市場,發展SCDMA通訊技術,為新興通訊市場服務。”

不解之緣:“小靈通”想漫遊世界

為了實現振興民族通訊產業的理想,研發出“世界上其他國家沒有,只有中國掌握”的技術,陳衛放棄了在美國優越的生活條件,離開身居海外的妻子和兩個不到十歲的孩子,毅然回到祖國,與資訊產業部電信科技研究院共同建立無線通訊技術領域的平臺。

“做資訊時代先鋒,揚中華民族國威!”正是憑著這個堅定的信念,信威人義無反顧地搏擊於世界電信業的狂飆巨浪之中,創造著世界通訊技術發展史上的奇蹟。

SCDMA無線通訊產業是中國人第一次在IT通訊行業內,從“根兒”上擁有的一個具有完整智慧財產權的產業。陳衛經過多年的艱苦努力,SCDMA無線通訊產業正在逐步形成一個完整的民族通訊產業。

誰會想到,信威憑藉技術優勢迅速在國內市場崛起時,在1998年,當SCDMA系統在現場中經過3年多的執行,發現了大量的實驗室中不可復現的設計和質量問題。面對這種產業化程序中出現的困難,人們開始懷疑SCDMA無線接入系統是否真正能夠成為成熟的商業化產品,在這關鍵的時刻,陳衛和研究人員一起認真分析了SCDMA無線接入系統存在的設計和製造問題,成功解決了SCDMA無線接入系統在技術上的先進性和實現上的艱鉅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