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來,怫然變色,抗聲回答:“我有命令!”從張學良的答話中,吳佩孚已聽出一些分量,但他依舊不讓寸分,步步緊逼,高聲反問:“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帶兵多年,難道這個道理也不懂嗎?”
吳佩孚的幕僚、張學良的部屬都怕事情鬧僵,影響兩人的關係,急忙將話岔開。但吳佩孚還是恨恨不平,坐了一會便要走,張學良心中不舒服,也不留客,將他送至中門。
吳佩孚雖然發了脾氣、但張學良畢竟是晚輩,他想到自己的父親曾與吳佩孚義結金蘭,在打打鬧鬧中非同一般的交情,便原諒吳佩孚了,覺得不能與這位已經下野的倔強老頭兒一般見識。隔了一天,張學良親自到吳公館看望吳佩孚,也許吳佩孚也覺得自己火氣太大,做得有點過份,內心進行了反省。因此這一次,吳佩孚態度緩和多了,他十分親熱地將張學良領進了自己的書房,在書房中,進行了長達兩小時的密談。
在密談中,吳佩孚力勸張學良聚集兵力,反攻東北,收復失地。但張學良顧慮重重,說自己舊部多已失散,難以聚集,更重要的是,關於東北問題,中央將會採取有效辦法,自己不能輕舉妄動,而打亂中央的部署。吳佩孚根本不聽這一套,他說:“現在日本佔領東北,立腳不穩,我們反攻,一定能收復失地,這大好良機,不能錯過呀!”張學良無奈,只好說回去商量後,再派參謀長向大帥請示,而匆匆離開了吳公館。以後,張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