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部分

失也高達一萬餘人,無力發動反擊,朝鮮戰局再度進入了僵持狀態。

戰爭最殘酷的地方,其實並不在於死了多少人,有多少財產損失,而是它一旦開始,就很難停止。

開打前可以隨便嚷嚷,可要真打起來,那就痛苦了。雙方各出奇謀,什麼陰招狠招都用出來,全都往死裡掐,如果雙方實力差距大,當場掐死了還好,賠款割地,該幹嘛就幹嘛。最噁心人的,就是死掐偏掐不死,你能打,我也不差。

但凡遇到這種情況,雙方都頭疼,要不打吧,死了那麼多人,花了那麼多錢,這筆帳找誰算?更何況,還有一個面子問題。

麻貴面臨的,就是這種狀況。

蔚山戰役之後,明軍開始收拾殘局。

第一件事是整軍隊,麻貴親自出馬,把戰敗計程車兵重新集結起來,並向朝廷打報告,要求增兵。

第二件事是整人,也就是追究責任,首當其衝的就是楊鎬。這位仁兄自然沒個跑,仗打成這樣,作為主要責任人,處罰是免不了的。被言官狠狠地參了一本,搞得皇帝也怒了,本打算劈他,大臣求情,這才罷官免職,沒挨那一刀。這位兄弟的事還沒完,後面再說。

善後處理圓滿結束,可是接下來就難辦了。

日本方面力不從心,很想和談。打到今天,獨佔朝鮮是不敢想了,可畢竟投入本錢太多,還是希望多少撈點好處,挽回面子,才好走人。

然而明朝卻是死硬派,根本就沒想過談判,別說割地賠款,連路費都不打算出,且毫無妥協退讓的意思。

談是談不攏了,可要打也打不起來。日軍雖然人多,但之前被打怕了,只是龜縮在沿海地區,不敢進犯。估計是學精了,佔多少是多少,死賴著不走。

明軍倒是很有進取精神,總想趕人下海,無奈兵力實在太少,有心而無力,只能在原地打轉。

總而言之,誰也奈何不了誰,於是大家只能坐在原地,繼續等待。

等著等著,日軍開始吃不消了。因為他們部隊太多,且長期出差在外,國內供養不起,又沒人種田,只能陸續往回拉人,在朝日軍人數隨即減至八萬。

與此同時,明朝軍隊卻源源不斷地開入朝鮮,加上麻貴之前整頓的新軍,總數已達七萬。

明軍從未如此強大,日軍也從未如此弱小,於是麻貴認為,行動的時候到了。

萬曆二十六年(1598)七月,麻貴再次做出了部署:

東路軍,由麻貴親率,所部三萬人,攻擊蔚山。

中路軍,統帥董一元,所部兩萬六千人,攻擊泗川。

西路軍,統帥劉綎,所部兩萬人,攻擊順天。

九月七日,三路明軍正式出征,這一次,沒有假象,不用轉彎,所有的軍隊,都將直奔他們的對手。

在當時的麻貴看來,選擇這個時候出征,實在是再好不過了。此時距上次出征已有半年,各部修整完畢。而在此期間,錦衣衛也來湊了把熱鬧。事實證明,這幫人除了當特務,幹間諜也有一套,探明瞭日軍的虛實和實際兵力,並提供了大量情報。

出於對特務同志們的信任,加上手裡有了兵,麻貴相信,最後的勝利即將到來。

但是他又錯了。

麻貴不知道的是,錦衣衛的工作雖然卓有成效,卻絕非盡善盡美,因為有一條最為重要的情報,他們並未探知:

萬曆二十六年(1598)八月,豐臣秀吉病死於日本,年六十三。

這位日本歷史上的一代梟雄終於死了,他的野心也隨之逝去,歸於夢幻,但他親手挑起的這場戰爭,卻還遠未結束。

豐臣秀吉死後,日本方面封鎖了訊息,並指派專人前往朝鮮,傳達了這樣一道命令:

極力爭取議和,如議和不成,即全線撤退。

撤軍日期為萬曆二十六年(1598)十一月五日,此日之前,各軍應嚴加布防,死守營壘,逃兵格殺勿論,並應誓死擊退明軍之一切進攻。

為保證撤退成功,當時知道這一訊息的,僅有小西行長、加藤清正等寥寥數人,連許多日軍高階將領也不知道。

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豐臣秀吉的死訊竟然還是傳到了朝鮮,然而沒有人相信,因為根據以往的傳聞計算,豐臣秀吉至少已經死掉了十多次。

於是,在前方等待著麻貴的,是日軍最後的瘋狂。

第十九章 勝算

【劉大刀】

第一個到達目的地的,是西路軍,主帥劉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