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足足等了半年,也沒有等來救兵,他很納悶,為什麼呢?
因為他糊塗了,就算用腳趾頭想,也能明白,援兵是絕不會到的。
要知道,他老人家來,就是救援錦州的,能帶的部隊都帶了,可現在他也被人圍住,再去哪裡找人救他?
其實洪承疇同志不知道,皇帝陛下也在等,不過他等的,不救兵,而是洪承疇的死亡通知書。
按史料的說法,洪承疇同志被圍之後不久,京城這邊追悼會什麼的都準備好了,家屬慰問,發放撫卹,追認光榮,基本上程式都走了,就等著洪兄弟為國捐軀。
其實洪承疇原本也這麼盤算來著,死頂,沒法頂了,就捐軀。做夢都沒想到,他連捐軀都沒捐成。
崇禎十五年(1642)二月二十日,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松山副將夏承德與清軍密約,開啟了城門,洪承疇被俘。
幾個月後,無計可施的祖大壽終於投降,這次,他是真的投降了。
自崇禎十三年(1641)至崇禎十五年(1643),明朝和清朝在松山、錦州一帶會戰,以明軍失利告終,史稱“松錦大戰”。
除寧遠外,遼東全境陷落,從此,明朝在關外,已無可戰。
訊息傳到北京,照例,崇禎很悲痛,雖然這幾年他經常悲痛,但這次,他尤其激動,連續幾天都淚流滿面,因為他又失去了一位好同志——洪承疇。
按目擊者的說法,洪承疇同志被抓之後,非常堅強,表示啥也別說了,給我一刀就行,後來英勇就義,眼睛都沒眨,很勇敢,很義氣。
所以崇禎很是感動,他親自主持了洪承疇同志的追悼會,還給他修了壇(明朝最高規格葬禮),以表彰他英勇就義的精神。
洪承疇沒有就義,他投降了。
當然,他剛被俘的時候,還是比較堅持原則的,沒有投降,結果過了幾天,由於平時沒有注意批評和自我批評,關鍵時刻沒能挺住,還是投降了。
至於他投降後的種種傳奇,就不說了,可以直接跳過,說說他的結局。
清朝統一中原時,洪承疇由於立下大功,幹了很多工作,有很大的貢獻,被委以重任,擔任要職。
清朝統一中原後,洪承疇由於立下大功,幹了很多工作,有很大的貢獻,被剝奪一切官職,光榮退休。
後來他死了,死後追封爵位,三等阿達哈哈番,這是滿語,漢語翻譯過來,是三等輕車都尉。
如果你不清楚清朝爵位制度,我可以解釋,高階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級,每個爵位,又分一到三等,一等為最高。
男爵再往下一等,就是輕車都尉,三等輕車都尉,是輕車都尉中的最低等。我查了一下,大致是個從三品級別。
我記得洪承疇活著給明朝打工時,就是從一品太子太保,死了變從三品,有性格。
後來又過了幾十年,乾隆發話,要編本書,叫做貳臣傳。
所謂貳臣,通俗點說,就是叛徒,洪承疇同志以其光輝業績,入選叛徒甲等。
在此之前,似乎就是乾隆同志,還曾發話,說抗清而死的黃道周,堪稱聖人,說史可法是英雄,要給他立碑塑像。
我又想起了陳佩斯那個經典小品裡的臺詞:
叛徒,神氣什麼!
好像還是這個小品,另一句話是:
你說我當時要是咬咬牙,不就挺過來了嗎?
絮絮叨叨說這幾句,只是想說:
一、歷史證明,叛徒是沒有好下場的。同志瞧不起的人,敵人也瞧不起。
二、黃道周挺過來了,我敬佩,盧象升挺過來了,我景仰,洪承疇沒挺過來,我鄙視,但理解。
咬牙挺過來,是不容易的。
所以,我不接受,但我理解。
氣數
現在的崇禎,基本已經焦了,裡面打得一塌糊塗,外面打得糊塗一塌,沒法混了。
但他還是要撐下去,直到撐死,因為最能折騰他的那位仁兄還沒出場。
據說打崇禎十二年起,崇禎同志經常做夢,夢見有一個人,在他的手上,寫了一個字——有。
這是個很奇怪的夢,而且還不止一次,所以他把這個夢告訴文武大臣,讓他們幫忙解釋。
大家聽說,都說很好,說很吉利,我想了想,有道理,因為有,總比沒有好。
然而有一個人卻大驚失色,這個人叫王承恩,是崇禎的貼身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