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0部分

盲目的自信往往比自卑更可怕。

具體經過就不用多說了,只說結果吧:

“鷂兒嶺中伏死,所率五萬騎皆沒”。

五萬人中了兩萬人的埋伏,全軍覆沒,這充分地說明了朱勇不是一個好的指揮官。

不過在我看來,死在鷂兒嶺的五萬大軍還是幸運的,至少他們還是奮戰而死的。

他們沒有死在土木堡,沒有死得那麼窩囊。

消滅了朱勇,通往勝利的道路終於開啟了,也先的前面,是一片毫無阻攔的坦途。

【土木堡】

雖然朱勇指揮不利,但他的軍隊還是為皇帝陛下爭取到了三天時間。

三天救命的時間,但也僅僅只有三天。

八月十日從宣府出發,明軍用三天時間趕到了土木堡,這裡離軍事重鎮懷來只有二十五里,只要進入懷來,所有的人就都安全了。

下面的事情我想我不說大家也能猜得到,又有一個人反對。

這個人還是王振。

他如同以往一樣,找到了一個理由,不過這個理由一點也不高尚。

“我還有一千多輛車沒有運到,大軍暫時不入城,就在這裡等待!”

一個人犯一次錯誤不難,難的是從頭到尾都犯錯誤,類似王振如此愚蠢而不自知的人,實在是天下少有。

對於這位司禮監先生,我已經無話可說,拋開他的惡行,單單他的愚蠢和無知,就足以讓他遺臭萬年,為萬人唾罵。

一個人最可悲的地方不在於被罵,而在於罵無可罵。

就這樣,明軍失去了最後一個脫困的機會。

也先終於趕到了,他擦乾了朱勇在他刀上留下的血跡,準備再次大開殺戒。

八月十四日夜,也先突然發動攻擊,明軍促不提防,全軍敗退,但由於人數眾多,也先不敢過於深入,明軍於是趁此機會結成緊密隊形,並挖掘壕溝,準備長期作戰。

據我估算,也先此時的兵力應該不止兩萬,應該在五六萬左右,但即使是這樣的兵力,他也無法擊潰固守的明軍。

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

【潰敗】

八月十五日,也先突然派來使臣,表示願意和談,王振十分高興,立刻派出曹鼎參與和談,此時,似乎是為了表示誠意,也先的軍隊已退去。

面對這種情況,熟知兵法的兵部尚書鄺埜冷靜地進行了分析,他認為這是也先軍隊的詭計,不能輕信,應該固守待援。

也就在這個時刻,王振終於完成了他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他充分地使用了自己的愚蠢,犯了最後一個錯誤。

“大軍立刻越出壕溝,馬上轉移!”

在正統十四年的這次軍事行動中,王振以錯誤開頭,用錯誤結尾,他能夠一直堅持自己的錯誤意見,即使明知自己的愚蠢和無知,也能夠發揚厚顏無恥的精神,充耳不聞,真正做到了把錯誤進行到底。

李景隆,你在天之靈想必也不會再寂寞,因為一個比你更愚蠢,更白痴,更無知的人已經出現了,而這個人馬上就會來陪伴你。

不出鄺埜所料,大軍出發僅三里,已經消失的也先軍隊就出現了,“鐵騎揉陣而入,奮長刀以砍大軍”。

經過長期奔波,被王振反覆折騰得士氣已經全無的二十萬大軍終於到達了極限,並迎來了最後的結局——崩潰。

徹底的崩潰,二十萬大軍毫無組織,人人四散奔逃,此刻不管你是大將,大學士,還是普通士兵,只有一件事情可以做——逃跑。

說起逃跑,實在是個技術工作,除了看準方向外,還要有充足的體能作底子,這下子平日不勞動的大臣們遭了殃,因為也先計程車兵們在屠殺這件事情上做得相當徹底,不管你是什麼身份,是進士及第(曹鼎是狀元)還是進士出身,馬刀之前人人平等。

四朝老臣張輔曾橫掃安南,威風無比,也於此戰中被殺,一代名將就此殞命。

此外駙馬井源、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侍郎丁銘、王永和以及內閣成員曹鼎、張益等五十餘人全部被殺。

財產損失也很嚴重:

“騾馬二十餘萬,並衣甲器械輜重,盡為也先所得”。

數十年之積累,數十年之人才,就此一掃而光。

二十萬大軍崩潰,五十餘位大臣戰死,他們本不該死,這就是最後的結局。

不過值得高興的是,有一個該死的人終於死了。

護衛將軍樊忠在亂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