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叫嚴世蕃,是嚴嵩的兒子。此人長得很有特點——肥頭大耳,還瞎了一隻眼睛,算是個半盲。就這副長相,走在街上都影響市容,但事實證明,他確實是一個極為厲害的人物。
“夏言才高善斷,貌似剛硬,卻處事猶豫,優柔寡斷,雖身居高位,其實並不可怕,算不上什麼了不得的人物。”
嚴世蕃自信地看著他的父親,接著說道:
“所謂舉世奇才,放眼當今天下,三人而已!”
“第一個,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楊博。”
楊博,蒲州人,嘉靖八年(1529)進士,考試成績一般,高考後分配到偏僻地方上當縣長,和同學們比起來,混得那叫一個灰頭土臉,但這位仁兄可謂金魚豈是池中物,一到下雨就翻身,很有幾把刷子,雖是文官,卻也精通軍事,後來不知怎麼地,被當時的內閣大學士翟鑾看中了,調到京城,先在兵部武選司當處長,然後去了職方司(俗稱最窮最忙)當司長。
因為他升得太快,很多人都不服,但事實證明,高階領導的眼光是不會錯的,楊博確實是一個天才,他有著一項極為特別的本領——過目不忘,據說大到國家政事,小到各地地形地貌,只要他見過一次,都能熟記於心。此外他還能說好幾地方言,這要換到今天估計也是個月薪過萬的金領。
因此,他除了幹好日常工作外,還經常給領導當秘書,出去視察。而他最為光輝的經歷就發生在當秘書的日子裡。
有一次,翟學士奉命去巡邊,就是所謂的視察國境,慰問官兵,這是個苦差事,當年又沒有直升飛機,這邊防哨所要是建在窮鄉僻壤,高原地帶,大學士也得爬山溝,見到人喝杯茶才好走人交差。
唯恐一去不復返的翟學士決定帶上楊博,事實證明,這一舉措是十分英明的。大明天下著實不太光明,一路上風吹冒淋就不說了,到了肅州,竟然碰上了劫道的。
這也真是怪事,朝廷的第二號人物(翟鑾內閣排名第二)竟然被強盜打劫,但在那年頭,管你是啥幹部,人家強盜也是幹本職工作,一句話,交錢!
更為奇怪的是,見到這群劫匪,翟學士的隨身侍衛竟然沒有一個站出來,而翟學士本人也是目瞪口呆,因為這是一幫有政治背景的劫匪——蠻番。
所謂蠻番,是指當地少數民族或是不開化人群,這幫人靠山吃山,聽說大官到了,不但不怕攤派(窮地方也沒啥好攤的),反而奔走相告,秉承大官大搶,小官小搶的精神,熱情動員大家去劫道,反正天高皇帝遠,不搶白不搶。
當然了,他們劫道也是先禮後兵的,先派人去接觸,所謂“邀賞”,給錢最好,要是邀不到,咱們就回家去操傢伙。
思前想後,翟學士決定用武力解決問題,可是身邊侍衛卻不執行他的命令,原因很簡單:對方人多,真的很多(數百遮道)。
這是打頭陣的,人家還特地放了話,七大姑八大姨的還沒到呢,吃完飯就來。
麻煩了,這偏僻地方,地方衙門也沒多少人,要調兵來救,只怕等人到了,翟學士的腦袋已經被人拿去當夜壺了。
關鍵時刻,面子不重要了,既然打不得,翟學士便打算開溜,然而這時楊博站了出來:
“有我在,必保大人無恙!”
翟鑾十分好奇地看著楊博,停住了腳步。
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只要你敢忽悠,什麼奇蹟都是可能發生的。正所謂:只有想不到,沒有忽不了。
楊博召集了所有的侍衛,讓他們整理好著裝,拿好禮儀裝備,然後威風凜凜地走出了營房,還沒等蠻番反應過來,楊博就對著他們大喝一聲:
“列隊迎接!”
這一嗓子把劫匪吼糊塗了,被劫的還敢這麼囂張?
囂張的還在後面,楊博接著喊道:
“翟大人是內閣大學士,親率大軍先行至此,你們出來迎接,竟然只來了這個幾個人,其餘的人哪去了?!若還敢如此輕慢,就把你們都抓起來!”
您一被劫的還嫌咱們人手少?這下子搞得強盜們也無所適從了,正在躊躇不定的時候,楊博又發話了:
“看在你們出來迎接的份上,還是給你們一些賞賜,下次注意!”
這就是傳說中的又打又拉,楊博兄可謂是聰明絕頂,要知道人家強盜也講究吉利,從來不走空趟,給點錢也是個意思。
翟學士終於安全地回到了京城,而楊博也因此名聲大噪,成為了朝中頭等重臣。
“第二個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