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沒有人再敢和徐階作對,因為他們已經認識到,在這個文弱書生的身體裡,蘊藏著極為可怕的力量。
在很多記載中,這個故事常常被引用,以說明徐階的良好的工作態度,並體現了其全心全意為百姓服務的思想境界等等等等。
其實事情並非那麼簡單。
在這層光環的下面,隱藏著徐階性格的另一面——先隱而後發,俗語又叫秋後算賬,或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而二十年後那些驚心動魄的事情,也明確地告訴了我們,在這位斯文讀書人的心中,始終銘刻著這樣一個人生信條——有仇必報。
不久之後,徐階的名聲就隨著這件事情傳遍了延平,喜歡他的人很多,恨他的人也不少。幾位被他下崗分流的人還找來了當地的黑社會,揚言要給他放點血。
於是有人找到他,直截了當地告訴他,你已經不是京官了,在這小地方撈點外快,混日子就行,何必那麼認真呢?
徐階的回答是這樣的:
“我雖官小,卻有職責在身,一日不敢懈怠。此地雖偏,亦可勵精圖治!”
說得好,說得好,可是勵精圖治的徐階先生,你很快就會遇到一個真正的麻煩,而這個麻煩,是你無法解決的。
事情是這樣的,延平一帶雖然窮,卻還有個天然優勢——產礦。這礦出產的東西也比較特別——銀。
當年那個時候,銀礦的地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印鈔廠,只要能挖出來,就能用出去,還不用擔心通貨膨脹問題。
延平是個民風驃悍的地方,所謂民風驃悍,通俗點講就是不讀書、敢鬧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吃白不吃。
於是各地未經生產安全部門批准的小銀窯紛紛開張,四處刨坑挖洞,還勾結地方黑社會,稱霸一方,魚肉百姓。
剛剛斷完冤案的徐階意氣風發,他準備再顯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