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3部分

於是,萬曆四十六年(1618)七月,他再次出擊,這次,他的目標是清河。

清河,就是今天的遼寧本溪,此地是通往遼陽、瀋陽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而清河的失陷過程也再次證明,努爾哈赤,實在是個狡猾狡猾的傢伙。

七月初,他率軍出征,卻不打清河,反而跑到相反方向去鬧騰,對外宣稱是去打葉赫部,然後調轉方向,攻擊清河。

到了清河,也不開打,又是老把戲,先派奸細,打扮成商販進了城,然後發動進攻,裡應外合,清河人少勢孤,守軍一萬餘人全軍覆沒。

之後的事情比較雷同,城內的十幾萬人口被努爾哈赤全數打包帶走,有錢、有奴隸、有糧食,空白填補了,糧食保證了,矛盾緩和了。

但他留下的,是一片徹底的白地,是無數被搶走口糧而餓死的平民,是無數家破人亡的慘劇,痛苦、無助。

無論什麼角度、什麼立場、什麼觀點、什麼利益、什麼目的、什麼動機、什麼想法、什麼情感、什麼理念、都應該承認一點,至少一點:

這是搶掠,是自私、無情、帶給無數人痛苦的搶掠。

〖征服的榮光背後,是無數的悲泣與哀嚎。

——本人語〗

第八章 薩爾滸

【會戰】

努爾哈赤是一位偉大的軍事家,至少我是這樣認為。

作為一名沒有進過私塾,沒有上過軍校,沒有受過系統軍事訓練的遊牧民族首領,努爾哈赤懂得什麼是戰爭,也懂得如何贏得戰爭。他的戰役指揮水平,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在撫順、清河以及之後一系列戰役中,他表現出了驚人的軍事天賦,無論是判斷對方動向,選擇戰機、還是玩陰耍詐,都可謂是無懈可擊。

毫無疑問,他是這個時代最傑出的軍事將領——在那兩個人尚未出現之前。

但對明朝而言,這位十分優秀的軍事家,只是一名十分惡劣的強盜。不僅惡劣,而且殘忍。

清河、撫順戰役結束後,搶夠殺完的努爾哈赤非但沒有歉意,不打收條,還做了一件極其無恥的事情。

他挑選了三百名當地平民,在撫順關前,殺死了二百九十九人,只留下了一個。

他割下了這個人的耳朵,並讓他帶回一封信,以說明自己無端殺戮的理由:

“如果認為我做的不對,就約定時間作戰!如果認為我做得對,你就送金銀布帛吧,可以息事寧人!”

綁匪見得多了,但先撕票再勒索的綁匪,倒還真是第一次見。

明朝不是南宋,沒有送禮的習慣。他們的方針,向來是不向劫匪妥協,何況是撕了肉票的劫匪。既然要打,那咱就打真格的。

萬曆四十七年(1619)三月,經過長時間的準備,明軍集結完畢,向赫圖阿拉發起進攻。

明軍共分東、西、南、北四路,由四位總兵率領,統帥及進攻路線如下:

東路指揮劉綎,自朝鮮進攻。

西路指揮官杜松,自撫順進攻。

北路指揮官馬林,自開原進攻。

南路指揮官李如柏,自清河進攻。

進攻的目標只有一個,赫圖阿拉。

以上四路明軍,共計十二萬人,系由各地抽調而來,而這四位指揮官,也都大有來頭。

李如柏的身份最高,他是李成梁的兒子,李如松的弟弟,但水平最低,你要說他不會打仗,比較冤枉,你要說他很會打仗,比較扯淡。

馬林的父親,是馬芳,這個人之前沒提過,但很厲害,厲害到他的兒子馬林,本來是個文人,都當上了總兵。至於馬先生的作戰水平,相信你已經清楚。

這兩路的基本情況如此,就指揮官來看,實在沒什麼戲。

但另外兩路,就完全不同了。

東路指揮官劉綎,也是老熟人了。使六十多斤的大刀,還“輪轉如飛”,先打日本,後掃西南,“萬曆三大徵”打了兩大徵,讓他指揮東路,可謂志在必得。

但四路軍中,最大的主力卻並不是東路,最猛的將領也並不是劉綎。這兩大殊榮,都屬於西路軍,以及它的指揮官,杜松。

杜松,陝西榆林人,原任陝西參將,外號杜太師。

前面提過,太師是朝廷的正一品職稱,拿到這個頭銜的,很少很少,除了張居正外,其他獲得者一般都是死人、追認。

但杜將軍得到的這個頭銜,確確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