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簡直就要在給你的電話裡向全世界告別,然後你就要從熱被窩裡爬起來趕過去看看她是不是真的就眼見著不活了——雖然知道那都是虛驚。嗯,等新一段戀情來臨的時候,他們藏著掖著去過二人世界了。然後在失戀的時候,把最親的朋友當做垃圾箱毫不猶豫地一倒再倒。

亦舒師太在小說中最推崇的是那種一言不發咬了牙走開的堅強女子。保持一個美麗的背影離開,生怕惡形惡狀的爭搶過程中,先將自己輸掉了。戀愛某種程度上作為隱私存在,實在是因為旁觀者無法理解你們兩人之間的化學反應過程。如果表現得過於悲切,其實無非徒增旁人的笑料而已。但真就那麼毅然地面無表情走開,人家看不到你咬碎的牙,只會覺得這人原來全無心肝、冰冷似鐵——總不能給他們看一個一夜白頭吧?

失戀浮世繪絕對是熱鬧鮮活場面:有鬧尋死的,有作行屍走肉狀的,還有衝出去買了大量自己根本不需要的奢侈品來發洩的;有人變得非常纏人,還有人玩自閉;有走在路上會莫名其妙觸景生情掉眼淚的,還有咬牙切齒恨不得全討要回來曾經付出過的感情的。不過省省吧,那都於事無補,到底應該如何度過感情失落的空窗期呢?只有漫長的時間,或一個新出現的愛人,能改變現狀。

很多人都說,不念舊情是冷酷無情自私的象徵,但是換了經濟學家的話說,那可都是沉沒成本,根本無須繼續投入更多情感在內。而索菲亞·羅蘭很久以前就說過:永遠不要為了不會為你哭泣的東西而哭泣。雖然她說的是珠寶,不過我看男人也一樣如此。這簡直就是一個滑稽的遊戲:自己站在齊腰深的河水中,明明走上來就是岸,卻偏要聲嘶力竭地喊救命。

失戀了,不要和同性閨中密友混在一起。雖然她們發自真心愛你憐惜你,說的每一句話都正中下懷,不過那也只是單身女子在一起的自誤而已。真想大哭的話,不妨挑選一個異性物件,你心儀過的或曾暗戀你的,大肆傾訴一下,沒準兒對方憐香惜玉之心一起,這事兒就解決了。

愛情與飯館都經不住摧殘

北京人民有種大無畏摧枯拉朽的精神——那底蘊是透著見過大世面的,又偏愛拔份兒,一定要走在潮流前面。沒有哪個地方的人跟北京人民一樣靠吃飯來劃分品位,人家都是根據價效比來進行選擇。不過到了首都,新鮮的、有典故的、夠俗或夠雅的美食場所最受追捧,要是成天混跡欲泯然眾人的那種大俗館子,您都不敢跟人家提“美食”倆字兒。

發現了一家新“情趣”飯館的樂趣相當於與某人一見鍾情。話說有個姑娘,最近結識了一名青年才俊,頗有好感但是還沒有達到喜愛得不行那個地步。怎麼朝下發展呢?如何才知道他是否適合自己?辦法很簡單:每天都和他約會,看看是更喜歡了還是很快就膩煩了。他們在不同的飯館進行約會,一個禮拜下來,徹底頹了——這種密集約會完全摧殘了愛情伊始的想象、試探、回味,直接變得沒勁起來。這說明節奏感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兒,過於頻繁的約會通常是想象力實現了質的飛躍,從單純的吃飯開始考慮這個人的床上面目、婚禮規模、性格磨合、家庭理財計劃……於是,連那點兒好感都吃沒了。這還說明了一個道理:在感情基礎還沒那麼深厚之前,強行拉近距離是不靠譜兒的。

找到一家好的飯館也非常不容易。口味當然是最重要的,然後還要環境有點兒品位,待著比較舒服,其他食客素質比較高能叫人找著點歸屬感,不會覺著礙眼或自卑,無論想歡聚或談心都能恰逢其所。更重要的是有點兒小典故,比如店老闆其實是一藝術家,或者瞧這一屋子的雕樑畫棟都是從外地全部拆過來的明代老宅子原結構,要麼就是有某款配菜真正是從法國普羅旺斯一農村挖出來的新鮮款。最好一般大俗人都不知道這個飯館的存在。於是,在這種地方吃飯,不由連自己都要感慨:我是多麼有情趣有品位會生活啊。

然後北京人民那種逮誰毀誰的精神就來了——一個地兒好吃也架不住成天去啊。傳銷式美食鑑賞在北京最有市場,朋友告訴朋友,然後大家各自帶領一堆人前往,今天去了明天還去,越是有人在門口兒等位排大隊越是要去。突然而至的一波波小高潮嚴重地考驗著飯館的環境、廚師的應變能力以及食料的準備,影響著菜式質量的穩定程度。慢慢地,去的人多了,雜了,這個地方,就淪為了美食先鋒所唾棄的俗飯館了。這也說明了一個道理:如果是為了追捧潮流而選擇用餐地點並且不控制節奏,通常會毀了自己的胃口和飯館的牌子。

最常聽見的一句話就是:這地兒現在不成了,什麼人都去,我又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