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下,胡用和羅中傑也免不了色變,知道內情的鄭泉更是驚訝莫名。
眾多舊黨考官更是瞪大了眼睛,他們不信王甫會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一次科舉,好處全被一邊佔了,新舊兩黨很可能撕破臉皮,到時就算皇帝要平衡派系、異論相攪,也要理虧!
緊接著,有人拍桌而起,卻是名舊黨考官:“王相,莫要欺人太甚!”他這話可謂犯上不恭,只是王甫並未追究,淡淡的揮了揮手。
王甫知道,自己做出了這個決定,就必須要有心理準備,面對可能到來的反擊,可為了顯示出對那名考生的重視,他還是決定堅定想法。
若是事事妥協,這法也不用變了,這樣的想法,他早就有了,如今不過一個契機,新黨漸漸站穩,也是時候試探對方的底線了。
是以,王甫不顧重壓,斬釘截鐵的道:“去取原卷,開封填名!”
“這……”諸考官面面相覷,彌封官則是轉身離開,而今名次已經定下,就要準備名單,好傳於禮部,放榜天下。
但還有許多舊黨考官不願認輸,先是拿眼去看胡用,發現後者並無出面的意思,終於有人忍不住指責起王甫:“王相讓我等秉持公正,自己卻是私心作祟,才做出這等選擇!”
“嗯?此話怎講!”王甫眼睛一眯,有無形威壓散發出來,這並不是神通,而是養氣養望而成的氣場。
那說話的考官年齡不大,看上去只有二十幾歲,不過能成考官,至少也是進士,而且多為學士,這男子便是翰林院學士,名為“鄒康”。
面對王甫質詢,鄒康不見半點退縮,挺著脖子,鏗鏘道:“這張考卷,縱然所寫不凡,可太過偏頗,我大瑞立國近百年,歷代天子勵精圖治,可到了這考生口中,天下間竟是漏洞百出,江山彷彿即將傾覆!這是什麼意思?難道是說歷代君臣,越是治理,天下越亂?”
他直視王甫雙眼,冷冷說道:“古時民風質樸,萬世秩序更易展現,所以先賢所言,才能貼近本質,這是行之於四海皆准的道理!大瑞立國時,天下初定,百廢待興,一樣能去繁瑣、見本質,立下的規則章程架構天下輪廓,經過幾代君王的治理、發展,人道只能越來越好,但照著這考生的說法,卻全然不是這麼回事!”
一字一字,擲地有聲!
王甫卻搖搖頭道:“初始之時,前人搭好了架構,後人只要完善,就必然是在發展,但你又如何知道,前人所說的真意到底是什麼?”
他見鄒康又要出言,便擺擺手道:“且不要爭辯,我只問你,前人所言,你真看懂了麼?真的看明白了麼?又或者說,真的看過麼?若是沒看懂、未看明,甚至根本就沒看過,便說今時已達人道高峰,未免有些武斷。”
大瑞的諸多學派,以前人之言為本,各自解釋,然後收集今時情形去完善人道,對此多有爭論。
鄒康的臉色冷了下來:“王相這是倚老賣老麼?欺鄒某看的書少?”
王甫皺起眉頭:“你既然指責,至少要言之有物,而不是依著自己的感覺!若是燕趙之人去了嶺南為官,風俗迥異,是否就要加以指責、責罰?你不去了解、引導,只認為心中之念才是對的,與自己認知不同的就是錯的,非黑即白,如何牧養一方?”
這話中已經有了一絲火氣,王甫這些天被考卷弄得心煩,是以此時的話也沒有絲毫客氣。
那鄒康正是燕趙之人,中進士後居於京城,最近有傳聞,說他要外放嶺南,不知真假,王甫的這話顯然隱含警告,給其他躍躍欲之人當頭澆了盆冷水,讓他們意識到王甫並不是好欺負的。
或許民間有人說黑麵相公為人耿直、不記私仇,可能坐到那個位置的人,哪個不是從千軍萬馬中廝殺出來的,豈是易於之輩?
那鄒康激憤之下,才能初生牛犢不怕虎,聽了這話後,心裡涼了半截,終於冷靜下來。
正巧這時,鄭泉、李括等彌封官帶著考卷回來,打斷了屋中尷尬。
這些考卷,是從幾千份裡挑選出的,照所屬道府劃分,分門別類,發動諸多人手按名次對應抽出,才能在短時間內整理出來。
接著就是拆封,將名字按名次填進去。
有專門官員負責讀名,王甫也不耽擱時間,試卷一來,便催促眾人動手,他也很想知道,那考卷到底出自何人之手。
讀名的過程不長,卻勾動人心,因為一些考生,和在場考官有千絲萬縷的聯絡,那一個個名字被念出來,多少都有人為之動念。
從後往前,依次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