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卻是微微搖頭,說道:“你想要模仿我的書體氣血,未免有些想當然了,你我經歷不同,心境不同,寫出來的字當然不會相同,強行仿照,並非取長補短,而是東施效顰。”
這話說得一點都不客氣,祁九聯的面色陡然變化,一張臉瞬間漲的通紅。
但隨後,就聽邱言話鋒一轉:“你的字,字表山河,追求超脫、自然,與我的字各有千秋,發展下去,甚至能闡釋萬物,我上次看過之後,就有了不小的啟發,也有了些感悟,正想向你請教。”
邱言前面說祁九聯東施效顰,然後就說要請教,一來一回,看似諷刺,但言語誠懇,讓祁九聯心中的積鬱之氣為之消散。
說話間,邱言心中突然靈光一閃,看了甄知佐一眼,而後左右看了看,撿起一根樹枝,走到道旁的泥地,閉上了眼睛。
心中,神念轉動,九靈山和大雪河的法職波動轉過,浮現出一點山河氣息,蘊養其意,緊接著記憶流轉,遺蛻地的山林部落流過心頭,最後都化作一絲心魔煙霧,宛如夢境……
漸漸的,邱言的身上升起莫名氣息,虛實不定。
祁九聯和甄知佐見到這一幕,都是心中一動,走了過去。
正好這時,邱言手中的樹枝落在地上,彷彿化為筆桿,筆走龍蛇。這條街道,路面鋪著石板,但兩旁還是泥土,被樹枝一劃,就像在紙上寫字一樣。
呼吸間,“山河”兩字就已形成。
頓時,泥土深處,湧出厚土之意,隱隱有潺潺水聲。
山字厚重,彷彿有云氣沉澱,河字輕盈,宛如水流連綿,兩字並排,落在祁九聯和甄知佐眼中,心中生出跋山涉水的感覺。
而後邱言手上不停,又是三字成形,一列五字,構成一個短句——
山河頻入夢。
最後一個“夢”字飄渺不定,讓人疑在夢中。
看到這個字,甄知佐面色大變。
“這個字,雖是雛形,卻已有了文心之意!”
ps:感謝“taishang0”和“吾是水中魚”的打賞!
感謝“翼風劍舞”投出的月票!
第二百二十七章三家爭邱
五個字不長,一口氣寫完,邱言就扔掉樹枝。
祁九聯疾步上前,顧不得形象,直接蹲下身子,緊盯著“山河”兩字,從中感受到一股自然氣息,因是樹枝在泥土上劃出,略顯模糊,偏有一絲狂野不羈的意境若隱若現。
見到他的這個動作,甄知佐的注意力也移到了這兩個字上,面色再變。
“這兩個字,果真有種闡釋山河的味道,雖只是表象,但山厚水流,給我一種山河在自我介紹的感覺,有了生氣,看來是抓住了一點山河的韻味……”
甄知佐想著,又看了邱言一眼,他這次過來考察,先是打聽了邱言的名號,隨後藉著家中人脈,得了兩首邱言在武信城抄錄的詩詞,也算了解了書法造詣。
不過,邱言領悟字形骨血的幾幅字,卻沒能得見。那幾幅字,被張府、知府和孫家收藏,輕易不肯示人。
武信文會時,邱言記錄他人詩詞的字跡,雖有神韻,但落在甄知佐眼中,卻不會因此而高看邱言,理宗擇人,首看德行,後看才學,書法造詣不在其中。
邱言的德行如何,從他對待劉懷一家的事上就能看出,至於才學,一道解元,兵策平疆,被聖上稱為“國之賢才”,凡此種種,已讓甄知佐認可了邱言。
至於這書法之道,在他看來只是錦上添花。
不過,這個想法,在看到眼前的五個用樹枝寫下的字後,有了改變。
“那太虛先生認為世上萬物,都是太虛之氣構成,連人身也不例外,所以精研萬物,要由外而內、由天而人,想靠著參悟太虛之氣。進而闡釋人道至理,這祁九聯雖學問不顯,但其書法根基卻在於此,闡述山川河流,然後超脫,感悟一氣!”
想著想著,甄知佐的念頭漸漸有了變化。
“而這邱言的字中,隱約有氣態彰顯!照他的說法,是看了祁九聯的字後,有所感悟。他能從幾個字裡面,就有所領悟,進而以筆表述,可見悟性不低,若因此而入太虛之甕,那就不妙了,這樣的人豈能讓其學派搶去?”
一念至此,甄知佐的心裡,竟有了一絲急切之意。
另一邊。邱言卻在與祁九聯交流心得。
這位少年書聖,雖然心性高傲,但面對邱言的時候,卻有種複雜情緒。既有不甘,又感欽佩。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