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2部分

道道百家光暈。光暈自滿屋人背後閃爍而出,大部分只是一道,也有人為兩道,而如大陳、小陳則是三道光暈。

光暈一出。交相輝映,波及過來的虛空狂浪竟被平息幾分,其中隱藏的資訊也分明許多,被屋中之人把握住了一點大概。

“文字之道?傳播之道?”

“與這兩道有關?難怪能起這等浪潮!”

“這兩道還有什麼改進空間?”

“引領人道浪潮。可成第四道百家光暈,如此看來,邱言怕是要功成了。不過傳聞中,他修有神通之道,不破最後虛妄,終究要被困於藩籬,真是可惜。”

“學無先後,達者為師,他若真能成就如此,我等也當向他請教。”

隨著感悟進行,屋中的大儒、宗師,漸漸摸到了一絲時代脈搏,那洶湧而來的巨浪、雷霆,就像人世間的血液一樣,奔流不息,但在這其中又有一點波動。

“時代的脈搏麼?朝代興替,乾坤變幻,時代移改,各隨事立。”

房間一角,一身白衣的白昭元靜坐不語,但一雙眼睛卻綻放種種光輝,觀看虛空浪潮。

他的身後,同樣閃爍著一道百家光暈,光暈中並無多少人道景象,而是充斥抽象的概念,變幻莫測,有種去偽存真、看透真實的意境。

意境隨光暈擴充套件,那虛空浪潮中,一道身影漸漸清晰,看似淡薄、實則挺拔,其人白昭元更是早已熟悉。

“你已到如此程度了麼?當真出人意料,只是,站在風口浪尖、弄潮世事,可不是件簡單的事。”

想到這裡,他的嘴角微微上翹。

…………

在狂暴的虛空浪潮中,作為源頭的金鑾殿,卻似風眼一眼,反倒一片平靜。

那位定王李鐸拿著聖旨,緩緩吐字,將邱言的功績表述一遍,期間夾雜著諸多讚譽,從口吻上來看,明顯是出自今上之口。

這道聖旨,洋洋灑灑一百多字,卻字字璣珠,不光言及狀元之事,更提及了他在劍南一篇兵策,料敵於先,將沼人入侵之人驅散,隨後有說了些許文事,但都只是餐前點。等那李鐸讀到“領節出關,北往塞北”的時候,這滿殿眾臣便知道重頭戲來了,不免心下嘀咕。

“這等陣勢,莫非是立刻就有邱言封賞?”

“不等著戰事結束,大封群臣的時候,再給邱言封賞麼?”

“親王宣讀,這可是不小的殊榮,也不知邱言能否承受。”

“將領節的名頭,直接給了這邱言,大概也能看出聖上的心思了。”

“不知會是個什麼樣的結果。”

……

在這各種心思中,李鐸將一份聖旨讀到最後,說的乃是出使三水、結下盟約的事情跟著就是一連串的讚譽,顯然是封賞官職的前奏了。

群臣這才意識到,這道聖旨裡面,並沒有提及戰功!

不過,卻沒有人會認為,這是李坤要捫了邱言的戰功,而是要將戰功分出去,等戰事結束再行封賞,眼前要與邱言的,是與戰功無關的功績!

如此一來,滿朝文武立刻就明白了李坤的目的——

“這次只是前奏。日後還有軍功?這是要文武之功兩分,給邱言封賞兩次?”

這麼一想,立刻有人感到不妥,如果只是封賞一次,讓親王出來讀詔,雖說有些超格,也不見得過分,畢竟邱言的功勞擺在那裡,說是不世之功也不為過。

但若將戰功剔除出去,就顯得有些單薄了。

只是。宣旨的時候,他們縱然有著意見,也是不能出聲反駁的。

另一邊,宣召的定王李鐸面色越發凝重,讀完對邱言編撰二部典籍的稱讚後,終於到了切實之處——

“……朕思及古之賢人,何嘗有愛四千戶不以慰子弟的?有功不賞,雖堯、舜不能為治,今邱卿有功於社稷萬世。闡聖人之語,全教化之道,乃人文重事也,亦當有所進益……”

這“人文重事”一詞一出。不光殿中百官面色微變,連垂首立於陛前的邱言,都是心頭一跳,感到氣運急速翻滾。陰靈內心火猛然一變!

“……授邱言為翰林學士!”

此言一出,殿上登時人心翻滾,便有禮制鎮壓。也有些即將沸騰的趨勢!

翰林學士這個職位,為翰林院之首,正五品!

邱言原本“翰林院修撰”是從六品,這下是跳過了正六品和從五品,直接得了正五品的職位,而其步入官場才不過一年光景!

一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