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方山、桐柏山一直開到負尾山;一條從嶓冢山一直開到荊山;一條從內方山一直開到大別山;一條從汶山的南面開到衡山,越過九江,最後到達敷淺原山。
大禹還疏導了九條大河:把弱水疏導至合黎,使弱水的下游注入流沙。疏導了黑水,經過三危山,流入南海。疏導黃河,從積石山開始,到龍門山,向南到華陰,然後東折經過砥柱山,繼續向東到孟津,再向東經過洛水入河口,直到大邳;轉而向北經過降水,到大陸澤,再向北分為九條河,這九條河到下游又匯合為一條,叫做逆河,最後流入大海。從嶓冢山開始疏導漾水,向東流就是漢水,再向東流就是蒼浪水,經過三澨水,到大別山,南折注入長江,再向東與彭蠡澤之水會合,繼續向東就是北江,流入大海。從汶山開始疏導長江,向東分出支流就是沱水,再往東到達醴水,經過九江,到達東陵,向東斜行北流,與彭蠡澤之水會合,繼續向東就是中江,最後流入大海。疏導沇水,向東流就是濟水,注入黃河,兩水相遇,溢為滎澤,向東經過陶丘北面,繼續向東到達菏澤,向東北與汶水會合,再向北流入大海。從桐柏山開始疏導淮水,向東與泗水、沂水會合,再向東流入大海。疏導渭水,從鳥鼠同穴山開始,往東與灃水會合,又向東與涇水會合,再往東經過漆水、沮水,流入黃河。疏導洛水,從熊耳山開始,向東北與澗水、瀍水會合,又向東與伊水會合,再向東北流入黃河。
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從此九州統一,四境之內都可以居住了,九條山脈開出了道路,九條大河疏通了水源,九個大湖築起了堤防,四海之內的諸侯都可以來京城會盟和朝覲了。金、木、水、火、土、谷六庫的物資治理得很好,各方的土地美惡高下都評定出等級,能按照規定認真進貢納稅,賦稅的等級都是根據三種不同的土壤等級來確定。還在華夏境內九州之中分封諸侯,賜給土地,賜給姓氏,並說:“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違揹我天子的各種措施。”大禹治水完成天將功德,大禹十數年治水,手裡的定海神針竟然變成了功德法寶,那開山斧也是變成了功德至寶。
治水成功以後,大禹自然回去覆命,這許多年來一心治水,他的賢名流傳盛廣,隱隱快要蓋過了舜帝了,舜帝自己也老了,也有心讓禹繼承人族首領之位,便順應民意,待大禹歸來之際,禪位於大禹。
人族大禹在成為共主後,人族和諧,洪荒大地之上到處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便在繼任後不久,推舉皋陶當繼承人,並讓他全權處理政務。而他自己則是思及前幾任共主都有功績傳於後世,而自己所做的幾件大事都是在成為共主之前,亦或是在成為共主之前已準備就緒,之後頒佈的,是以他一直想在做出一件能令人族得以廣為流傳的事情來。
話說這皋陶乃是東夷少昊之後,舜時被任為掌管刑法的官。禹繼位後按禪讓制舉薦皋陶為他的繼承人,並將全部政務交託給他,只是這皋陶卻是個短命鬼,還沒有來得及繼承人族共主之位便已經去世,大禹無奈便又推薦伯益作為繼承人。大禹的兒子啟,在聽說大禹要將共主之位傳給外人之後,積極聯絡夏王朝的大臣們,準備在大禹死後以武力奪取帝位。卻說大禹在繼位十年的時候,終於找到了一件能令人族廣為流傳之事,他思及人族自誕生以來,多災多難,雖然最後人族憑著自身的頑強,與不斷出現的前仆後繼的傑出人物,最終都是挺了過來,只是往往也是損失慘重。他要為人族煉製一件能夠鎮壓氣運的至寶,是的,人族如此多災多難,在他看來是因為氣運不足的原因。
於是他下令蒐集天下之銅,又召集眾多的人族修士,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之後,將上古龍族祖龍九子贔屓、鴟尾、蒲牢、囚牛、狴犴、饕餮、霸下、睚眥、獀猊、椒圖斬殺,並將其精魄拘來,最後以自身筋骨為柴,以治水和自己治理人族的功德為火煉製了九座大鼎,將祖龍九子贔屓、鴟尾、蒲牢、囚牛、狴犴、饕餮、霸下、睚眥、獀猊、椒圖的精魄分別封印在其中,置於九州,形成九州結界,以此護佑人族。
在大禹死後,人族便由伯益繼任了共主之位,其後不久,啟果然在眾大臣的支援下掀起叛亂,伯益對於政務雖是精通無比,但又如何是經過精心準備的啟的對手,當下他的軍隊被殺的大敗,伯益自己也被俘虜,最後被殺。啟雖然透過武力登上了帝位,卻有不少支援禪讓制的部族起來反抗他的統治,其中就以有扈氏為代表。他以“堯舜舉賢,禹獨與之”為名反對啟的統治。啟發兵討伐有扈氏,大戰於甘,戰前,啟作《甘誓》稱“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惟恭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