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生性不羈,平日裡總是不拘小節,此刻卻老老實實的坐在那兒。想來,那日張涵暴怒,給了他很深刻的印象。
張涵沒有說話,環視一週。戲志才大病初癒,耷拉著眼皮,不知在想什麼;張澗、岑濤和許陵目不斜視,並不想發表意見;張音與張涵眼光一錯而過,他也沒什麼說的;賈詡和田豐都若有所思。
“元皓,你看如何?”
田豐此時身為丞相府兵曹,在戲志才生病時,他一直協助張涵管理著兵事。沉吟了一下,田豐說道:“關西諸將以韓遂、馬騰為首,此二人關係不睦,可以分而治之。而且,兩人都有質子在信都,只要不過於逼迫,並派遣使者安撫,輕易是不會反叛的……
而江東之事,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務必儘快起兵渡江。參謀室作了兩個方案,一是進軍丹徒(即鎮江),一取會稽……
去會稽郡的,儘快佔據一穩固之地,這就不說了。那取丹徒的,我建議,在取得丹徒、曲阿之後,建議一穩固基地,一面派出使者,說服孫策,一面穩紮穩打徐徐金軍。
張涵不置可否,轉首問賈詡:“文和,你看……”
“元皓此言大善,我建議,讓董昭出使關西……”
賈詡捻捻鬍鬚,慢慢說道。
江東如何,卻不必多說。孫策志向非小,意欲佔據割地稱雄。然而,曹操立足丹陽,若張涵再在大江之南立下足來,割據江東便都成了泡影,只要條件適當,孫策必不肯負隅頑抗到底。袁紹新敗,兩軍即便想聯合,短期內也很難密切合作。丹陽之西南有廬江太守陸康,會稽之南有交州刺史士変,一道詔旨,足以令孫策腹背受敵。因此,孫策不足為患。假使上述皆不可恃,以張涵之海軍,江東也非不能克。一旦有了立足之地,掃平江東更指日可待。
董昭嘛,在張涵幕中也頗為出色,為人膽識過人,又善於言辭,出使關西是再好不過的人選……
張涵心中允了,卻轉身詢問戲志才的意見,戲志才自無異議。豫州地處中原,乃百戰之地。若先取之,則西臨袁術,東接孫策,南有劉表,三面受敵。故而,張涵先取江東,東南一定,豫州頃刻而下,荊襄之險要則盡失。除了巴蜀,天下便再無抗手。至於涼州一禺,反掌可定,卻不必放在心上。
“那好,令董昭為欽使,出使關西,務必安撫關係諸將;令張超為欽使,隨軍渡江,伺機出使孫營;令審配為欽使,出使廬江……”
見眾人沒有異議,張涵開始了下一個議題:“元波,你說說各城市建設 公共沼氣池的事。”
第三卷 第八十四章 身不由已
“準確的說,不是公共沼氣池,而是城市新環衛體系……”將作大匠岑濤眨了眨眼睛,翻開手札,放在桌子上,開始解說起這一工程。新環衛體系包括公廁,地下下水道、淨化渠、沼氣池、垃圾點和垃圾處理場。整個體系完成後,就可以將城市垃圾得到充分的處理和再利用。
當然,這只是理想狀態,姑且不說大漢國一千餘座城市,需要花費多少錢,勞力和原料就無法輕易提供。目前,張澗依然在努力增加著奴隸的數量。可是,奴隸增加的速度,遠不能與勞力需求增長速度相媲美。
值得一提的是,岑濤預計,每戶城市居民可以提供1~2萬斤肥料。這多少打動了張涵。他簡單計算了下,接受了這個數字。但是,這些許肥料不過是杯水車薪。
新的農業技術大幅提高了糧食產量,可其對肥料的需求量也是相當可觀。由於糧食持續多年豐產,供過於求,張涵放寬了對糧食麵積的限制。一般來說,僅要求半數土地種植糧食。因此,農戶得以普遍採用了輪種、綠肥等技術。即便如此,要想獲得高產的話,每畝地仍然需要大約一萬餘斤沼渣和沼液做肥料。對普通農戶而言,家中一頃地總要七八十萬斤肥料,才勉強夠使用。相形之下,城市居民產生的垃圾而轉化的肥料,其實起不到多大作用。
“我反對元波兄的提議!不知道,此計劃也需要數十萬萬錢,相信實際開支會超過百萬萬錢……”
大司農許陵毫不客氣,一開口就直言反對。
張涵麾下聚集了雄兵百萬,其中義務兵五十四萬多,常備軍等也有四十八萬之眾。加上八萬水軍和海軍,總兵力高達一百一十萬。這些年一直征戰不休。軍費開支始終沒有下過百萬萬錢的時候。張涵擴大吏役的給薪範圍,提高眾人的薪俸(半錢半谷),又喜歡搞些雜七雜八的工程,卻每每詫異財政支出之高昂。許陵這個大司農可不好乾!他花了好大的力氣,才把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