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1部分

張涵信心十足,他的宰相們卻是將信將疑。

海洋貿易獲利豐厚,現在已經成為帝國稅賦的重要來源。每年從海洋捕魚,也要有十數萬萬斤。從這點說海洋代表財富就不為過,然而……算了,隨他去!

宰相們的心思很快就轉移到其他方面。既然定都臨淄,函谷關、武關、散關和隴山關只能各派一員將領守衛,互不統屬並由兵部直轄。地方官員也須派一得力可靠之人……

鮮卑中西二部俱滅,東部鮮卑素利迫於形勢,只得譴子來朝,以為質子。然大齊上下久以鮮卑為患,自不肯就此善罷甘休,使出了種種手段,終將遼東鮮卑分化瓦解。識時務者遷入內地分散安置,膽敢抵抗者盡數掃平。沒兩年的功夫,偌大一個草原霸主便灰飛煙滅了。

大齊強橫至此,聲威所及,四夷無不震怖,各自送上質子、珍寶以示臣服之意。連逃往匈奴故地的南匈奴餘部也都遣使來朝,送上駿馬百匹、珍寶無數,言辭謙卑已極,大有悔過自新的意思。時機未到,張涵也就笑納了。稍後,大齊重建了西域長史府。西域各國雖各懷心機,然弱者歡迎一個宗主國保護,強者不願也不敢作出頭鳥。隨著絲綢之路恢復暢通,往來商隊也日漸增多,帶來遠方的珍寶和無盡的財富,事情似乎一帆風順。

不過,大齊滅了鮮卑後,趁勢佔據了大半鮮卑故地。將敦煌郡北擴至金微山、燕然山一帶,並在甘微河、安習河(今色格楞河)、饒樂水(今老哈河)流域,及大澤(今呼倫貝爾草原)、彈汗山、狼居胥山和大鮮卑山(今大興安嶺)建築了多處城塞,又修築馳道與中原相連通,流放了不少人到上述地區安居。種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