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涵仔細研究過韓馥的資料。韓馥這人沒有太大野心。為人隨遇而安,為官隨波逐流,在太平年間,也算是個幹吏。可亂世之中,韓馥就很難有一番作為了。他所求地,不過是保全性命而已。故而。對攻取泰山一事,戲志才解釋說,“大變在即,當未雨綢繆,以保全身家性命”,韓馥立刻便信了三分——只因為他自己就是這麼想的。其後,騶縣張氏舉族遷移到了青州,也部分證實了這一點。
可以說,在爭取韓蝮上,張涵先下手為強。得了一分。
而且,張涵手握青州。錢糧充足,他可以耐心等候。袁紹卻等不得。韓馥不時剋扣袁紹的補給,能堅持到現在,袁紹已經很不容易了。若是有朝一日,沒了糧草,大軍一鬨而散,袁紹哭都來不及。所以,袁紹懷疑與否,並不重要。有疑問他也得上。只要袁紹進逼冀州,張涵就可以渾水摸魚。這是實力上的差距。與眼光韜略無關。
“好!我就等著袁本初來安我心!”
郭嘉名不虛傳,沒兩年已能夠獨當一面了,張涵心情大好,笑了半晌,才停了下來,眉目間卻尤帶一絲笑意,隨後,他打趣地對戲志才說道:
“接下來,便要文臧演一出好戲嘍!”
“主公開口,戲志才豈敢不從,必不讓主公失望!”
佈局好幾年,終於要開花結果了,戲志才信心百倍。難得張涵心情好,戲志才也跟誇下了海口。不過,說到自然便能做到,韓馥與他關係不錯,戲志才對這個,還是毫不懷疑的。韓馥投到青州來,總比投袁紹強,至少性命無憂,將來的榮華富貴可期,戲志才覺得,自己也算對得起韓馥了。戲志才嘿嘿一笑,很是狡猾。
小巧地紅泥爐中,炭火紅通通的,在夏初的天氣裡,不免有些炎熱,陶壺裡的水很快便響了。小小的魚眼泡,慢慢從壺底升起,越來越多,水開了。潔白細膩的瓷杯裡,放著一小撮茶葉,張涵屏息靜氣,迅速將兩個杯子滿上。
“文若,請!”
張涵端起杯,碧綠的葉子在杯中舒展開來,散發出一陣清香,張涵微微抿了口茶水,些微的苦澀過後,香漫口中,久久不散。從這一連串的動作可以看出,張涵並不是飲茶的行家。前生曾經聽人說過,善飲茶者,都是一口一杯,多熱地茶水也不會燙傷口腔,可張涵實在沒有這個天份。只好老老實實地慢慢喝了。
自然,張涵也分不清這是什麼茶葉,他只是在偶然之中,發現了茶樹,又使人百般嘗試,花了近兩年時間,才成功將茶葉的色香味儘可能保留了下來,勉強算是炒出了綠茶。至於這茶葉是否可以算合格品,那就不在張涵地考慮範圍之內了。張涵已在山間試種了幾片茶園,只要有了開始,這些改良將來自有後人操心。
“主公,請!”
荀彧端坐在張涵的對面,從容舉起了杯子,學著張涵地模樣,輕輕抿了一口。頑皮的陽光透過茂密的樹葉,穿過斜支的格窗,不經意照在他的臉上,更顯出他面冠如玉,目如朗星唇紅齒白,張涵看的一呆,心中很是嫉妒。這點遐思一閃即沒,見荀彧一杯飲盡,張涵輕咳一聲,放下杯子。
見張涵收斂心神,正容端坐,荀彧知他有話要說,便也嚴肅起來。
“文若,你看這天下大勢如何?”
張涵對此次談話,思量已久,但此刻還是選擇了這個話題。荀彧低頭不語,心中詫異——這個題目早已經掰開了,揉碎了,不知琢磨了多少遍,今日張涵怎麼又想起問他這個問題。荀彧心中凜然,難道被覺察到了,那也是自然而然的,這張涵以下都不是蠢人……外表作出一幅沉思的模樣,他腦海裡卻已閃過了無數地念頭。
“天下分崩離析,各地諸侯並起……”
荀彧心中忐忑,猶豫再三。張涵雖一言不發,沒有催促他,荀彧卻感受到了一股沉重的壓力。他定了定神,終於講述起來。郭嘉、戲志才和張澗都是一流地謀士,眼光深遠,荀彧也不得不承認,他們的說法大體是正確的。
荀彧沉痛地描述了漢室傾頹,諸侯爭霸的場面,又詳細分析了各方勢力的前景如何,如何發展,誰應該受重視,誰毋須理會,誰要先除去,說著說著荀彧也沉浸在他描繪的世界裡……
張涵靜靜地坐在那裡,看著荀彧指點江山,神采奕奕,不由自主在心底發出一聲無聲的嘆息。這才是荀文若!
“……”
張涵走神中,不知不覺中,荀彧就說完了。
“文若,你知道,中平元年以前,大漢國有多少人口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