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承接到了粟裕的電報。
“集中劉鄧、陳謝及華野主力,依託後方作戰,……求得在雨季與夏收前在中原地區,打幾個大的殲滅戰……”
劉伯承一連看了幾遍電報,思緒沸騰起來,一會兒,他大步出門。
院子裡,鄧小平在溫和的春日下,正興致勃勃地和參謀們打牌。一年多了,鄧小平沒有摸過牌,這一回牌興大發,劉伯承不願使他掃興,忍住沒有喊他,圍著牌局轉了一週兒,弄清了“對戰”雙方的實力,衝鄧小平一眨眼:“懸!”
鄧小平迎著太陽,眯了一下眼,深吸一口煙,大膽地甩了扣底的“大王”,對方及時加分;贏了。
“有事嗎?”鄧小平拍拍屁股上的土,隨劉伯承走進了屋內。
“你看,粟裕不想過江了。”劉伯承遞過電報。
“哦?”鄧小平飛快閱電,隨即哈哈大笑,‘摳底’不如‘爭分’,上了臺再說。有道理,很有道理!“
劉伯承讚許地點頭:“目前,敵在中原戰場機動作戰者有九個整編師,而我方野戰部隊為二十萬人,如果粟裕加入中原作戰,則為三十萬人,三路大軍密切配合,尋機殲敵三、五個師,即可完全掌握中原主動權。那時候再南下,就不是牽敵,而是殲敵了。”
“南下渡江,是毛主席醞釀已久的大動作。粟裕敢在太歲頭上動土,有膽量啊!”鄧小平忍不住讚歎道。
劉伯承:“現在他需要我們的支援。”
“那我向中央發電,說我們舉雙手贊成!”鄧小平急切地道。
劉伯承叮囑道:“措詞還是要婉轉點,不要讓中央以為我們真的拖垮了。”
“依你的。”鄧小平走向發報室。
河北阜平縣城南莊,中央軍委駐地。
周恩來正伏案閱著一份份電報、材料。作戰參謀方興急匆匆走進屋內說:“報告周副主席,這是剛剛收到的華野一兵團粟裕司令員的加急電報。”周恩來接過電報,簽過字後急閱,然後,立即走向毛主席的住處。
一顆古柏下的石桌上,鋪著一幅地圖,幾頁電文放在圖上,毛澤東正坐在石凳上思考著什麼。
周恩來走近,說:“主席,粟裕同志經過近三個月的反覆考慮,對軍委南下作戰的方案,提出不同見解。”說著,把手裡的電報遞給了毛澤東。
“哦?”毛澤東似乎有點吃驚,看完粟裕的《華野三個縱隊暫不渡江南進的建議》後,怏怏說道:“他不願過江!恩來,林彪不南下,粟裕不過江,我們這臺大戲難唱嘍。”
原來,在1948年2月7日,中央軍委、毛澤東致電林彪,指出:“對我戰略利益來說,是以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殲滅為有利。”要求東北我軍下一步要切斷敵軍從陸上撤向關內的道路。
但4月18日,就在周恩來收到粟裕電報的前幾個小時,毛澤東收到了林彪不願南下錦州的電報,電文說:南下北寧路及入關作戰很困難。主張先打長春,吸引瀋陽之敵增援而殲滅之。
林彪的事還未處理完,粟裕的電報又到了。毛澤東十分不快。
按照中央去年“十二月會議”的精神,按照五年打敗國民黨的計劃,林彪南下、粟裕過江都是必要的重大舉措,都是中央軍委的既定方針。可好,戲剛開場,兩個主角都有異議,實出毛澤東意外。
周恩來見主席有些不高興,勸道:“主席,粟裕的想法有些道理。他的想法歸結起來有三個方面。一是野戰軍十萬人馬下江南,如有後方依託可大量殲敵,以五萬人傷亡可殲三至四個整編師。但在敵圍追堵截下,物資供應困難,傷員無法安置,又無後方依託,勢必大量減員,在這方面,粟裕是有親身體會的。”
毛澤東點頭道:“是呀,1934年,方誌敏、粟裕他們率抗日先遣隊從贛東北出發,到皖南,行程五千華里,減員二分之一還多,志敏同志也是那時被敵人殺害的。可以想象,這次華野前出閩浙贛,要走一萬公里的路程,損失也不會少於二分之一。”
周恩來見主席情緒有些低落,接著說道:“粟裕認為,如果兵力減半,就不足以對江南地區造成更大威脅。二是,中原之敵的‘四大支柱’是調不動的。敵整編第五軍、十八軍是機械化部隊,不會追隨我到江南水網地區打游擊戰。敵第七軍、整編第四十八師是桂系的主力,蔣介石向來以‘剿共’來除掉異己,是把他們放在中原就是想同我們拚消耗,不會因我軍南下而放虎歸山。如果這幾股敵人調不動,一兵團南下的意義就不大了。三是,中原我軍三個主力縱隊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