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3部分

在理想狀況下測算出來的,而實戰中根本不可能出現理想狀況。不說別的,在測試身管壽命時,每打一枚炮彈,就會讓火炮身管進行充分冷卻,然後再打第二枚炮彈。另外,每打五十枚炮彈,就會對炮膛與彈膛清理一次,除掉裡面的火藥殘渣,而在實際使用中,只有在戰鬥結束之後,甚至回到港口之後,炮手才會全面清理炮膛與彈膛,戰鬥中沒有人會去管炮膛與彈膛內的火藥殘渣。

如此一來,戰列艦主炮的身管使用壽命往往會大打折扣。

為了達到最大射程,即便使用的是對地攻擊彈藥,八艘戰列艦上的主炮也是全裝藥發射,其對炮管產生的損壞極為嚴重。

最要命的是,底排增程彈對炮管產生的磨損比穿甲彈還要大得多!

這主要就是由底排增程彈的外形導致的,其棗核形彈體能夠降低飛行阻力,可是為了使其與炮管內壁的膛線充分咬合,以確保炮彈的內彈道(炮管內的彈道)更加穩定。如此一來,底排增程彈的彈徑比穿甲彈要稍微大一點,與炮管膛線的摩擦就更加劇烈。在持續高強度炮擊的情況下,對炮管壽命地影響更為巨大。

當時,江南軍械廠還沒有用底排增程彈對六十七年型艦炮做全壽測試。

另外,在六十七年型四百毫米艦炮定型的時候,底排增程彈根本沒有問世。因此。該型艦炮的結構,特別是炮膛與膛線結構沒有針對底排增程彈進行最佳化設計,也就無法確保在使用底排增程彈的時候延長炮管的使用壽命。

可以說。帝國地軍械廠在這方面地研究還是一片空白。

這也怪不了軍械廠。為了能夠趕製出足夠地底排增程彈。軍械廠生產線上地工人忙死累活了一個多月。才完成了生產指標。以當時地情況。能夠在這麼短地時間內生產出上萬枚底排增程彈(第11艦隊攜帶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