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可歸地戰例了。也正是如此。“紐約大慘案”也被記入了人類地戰爭史。並且成為了警示後人地教材。
因為曼哈頓島遭到地打擊過於慘烈。所以很多人忽略了附近地區遭到地毀滅性打擊。
十一月七日。第二批次地八艘“海軍元帥”級戰列艦。以及補充給第四艦隊地十三艘巡洋艦。二十六艘驅逐艦到達戰場。
同日。艦隊地炮火轉移到了長島與斯塔騰島。
因為在此之前這二座島嶼上的城區已經遭到了零星的炮擊,且發生在隔岸的殘劇具有非常明顯的警告作用,所以居住在這二座島嶼上的民眾早已疏散到了郊區,或者躲避到了艦隊打擊範圍之外的地方。
持續到十一日地炮擊只導致不到一萬人死亡。
當然,建築物與財產的損失也非常巨大,不比曼哈頓島差多少。
炮擊結束的當天,“陳淵洋”號等四艘戰列艦,運送黃金的登陸艦,以及隨行的七艘巡洋艦與六艘驅逐艦脫離了編隊,跟隨返航地第三支後勤保障艦隊一同出發了。
實力再次加強的第四艦隊並沒有停下步伐。
十二日下午,艦隊到達了羅得島州南部海域,僅用了一個小時就摧毀了該州首輔普羅維登斯。
十三日夜間,艦隊到達馬薩諸塞灣。
這次,艦隊打擊地物件正是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
作為美國東北地區僅次於紐約地第二大港口,以及重要的工業與造船中心,波士頓一直列在打擊物件地前列。
炮擊從十四日凌晨開始,一直持續到了二十日上午。
十艘戰列艦,四十艘大型巡洋艦,二十二艘火力支援艦,三十七艘通用巡洋艦,以及四十八艘驅逐艦總共向波士頓投擲了十一萬七千噸的炮彈,並且在六天之內,徹底摧毀了波士頓。
當時,重點炮擊的物件是港區,而不是居民區。
根據海軍情報局提供的情報,從英國逃到美國的那幾艘戰列艦中,有二艘在波士頓進行維修與進一步建造。另外,還有一艘美國的戰列艦正在這裡建造。同時,波士頓至少有二家造船廠在批次生產小型艦艇。因此,摧毀港區,特別是造船工廠是當務之急。
也正是如此,波士頓的居民比紐約的居民幸運得多。
等到艦隊離開的時候,只有不到三萬人死於炮火,傷殘人員不到五萬。這對一座擁有近百萬人口的城市來說,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了。為了躲避炮火,大部分居民都在二十日之前疏散到了郊區。結果,到二十日的時候,波士頓幾乎成了一座“鬼城”。除了那些要錢不要命,想趁機發戰爭財的不法份子之外,城市內幾乎見不到一個人影!
直到十多天之後,從驚恐中回過神來的波士頓居民才陸續返回自己的家園。
也許,這些人最應該感謝的就是白佑彬。因為正是白佑彬下達了命令,讓艦隊重點對付工業區與港區,而不是重點打擊居民區。不然,波士頓居民的傷亡數字絕不會比費城,或者巴爾迪摩少多少。
當時,白佑彬改變戰術也是有原因的。
波士頓地區又被稱為“新英格蘭”地區,生活在這裡的主要就是英格蘭與愛爾蘭後裔,而現在英國已經投降,就沒有必要將炮口對準英國人的後裔了。另外,還有很多德國後裔生活在波士頓地區,而德國是同盟國成員國,雖然大部分德裔都被美國政府送進了集中營,剝奪了其人身自由,並且實施了殘酷的軍事管制,但是作為同盟國的領袖,帝國肯定不能在這個時候將炮口對準德裔,不然又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完成了對波士頓的炮擊之後,艦隊繼續北上。
二十三日,艦隊炮擊了波特蘭,並且在一天之內投擲了四萬多噸彈藥。
因為第五支後勤保障艦隊沒有能夠及時到達,所以艦隊被迫在海上停留了大概二天,直到二十五日才進行補給作業。
二十七日,艦隊炮擊了緬因州東南的切裡菲爾德。
這裡是美國東部沿海地區最北端的一座港口小鎮,炮擊這座小鎮的目的就是摧毀這裡的造船廠。按照帝國海軍情報局提供的訊息,切裡菲爾德的造船廠承擔了小型艦艇的建造工作,並且已經建成了數十艘。
戰後,這一情報被證明是錯誤的。
切裡菲爾德的造船廠根本不具備建造艦艇的能力,而且附近也沒有配套工廠,甚至連交通都非常不便利!當時,切裡菲爾德的那家小型造船廠只能建造漁船,並且在年初的時候為幾艘小型驅逐艦提供了維修服務。結果,海軍情報局就是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