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部分

五天後,季常林向元錦奎提交了第二份戰役計劃,該計劃很快就送到了海軍總參謀長衛延年的手裡。

在該計劃中,重點仍然是對日作戰。

其中,重點的重點就是打擊日本的海上貿易,阻絕日本從外界獲得重要的戰爭資源,比如重油、鐵礦石、銅礦石、鉛礦石、橡膠、煤炭等。要達到這個目的,帝國海軍必須出動以輕巡洋艦為主的襲擊艦隊,全面絞殺日本對外海上貿易航線,重點襲擊滿載物資前往日本的貨輪。

按照這一計劃行動,不但能夠拖垮日本的國內經濟,削弱日本的工業生產能力,還能減緩日本的主力艦建造速度,主力艦的修復速度,削弱日本海軍的戰鬥力,最終迫使聯合艦隊主動尋求決戰的機會。

只不過,這份作戰計劃在送到陳錦寬手上的時候就被擱置了下來。

原因很簡單,帝國並不希望在這個是因為襲擊了懸掛美國國旗的商船而與美國開戰,從而分散並不算雄厚的海軍艦隊去對付美國太平洋艦隊。

說白了,當時包括蕭鼎昆在內的眾多帝國決策者都認為,如果美國參戰,首先獲益的就是日本。為了爭取到足夠的戰爭準備時間,美國會像上次世界大戰那樣,動用一切力量,包括海上護航,出動太平洋艦隊等等手段,向日本提供支援。受到損失最大的則是帝國,到時候不但難以迅速戰勝日本,還難以贏得太平洋戰爭的勝利。

如此一來,襲擊商船隊的計劃就只能暫時放棄。

在第三次制訂作戰計劃的時候,衛延年調整了任務指標,即放棄全面絞殺日本,重點對付日本聯合艦隊。

也就是說,必須想盡一切辦法迫使日本聯合艦隊出來決戰。

可是,有這麼容易辦到嗎?

高野五十六不是傻瓜,“對馬海戰”的勝利主要是偷襲起到了作用,如果戰鬥在正常情況下展開,聯合艦隊肯定難以全殲北洋艦隊,至少不會在自身幾無損失的情況下擊沉北洋艦隊的三艘主力艦。

“大東海戰”有力的教訓了日本海軍,並且讓高野五十六認識到,日本海軍與帝國海軍的巨大差距。隨著時間拖下去,帝國海軍新式戰列艦的戰鬥力將穩步提高,而日本海軍重點打造的兩艘超級戰列艦卻遲遲不能服役。此消彼漲之下,日本海軍的劣勢更加明顯,高野五十六會在這個時候出來決戰嗎?

當然,戰爭的程序並不是由某一方的意願決定的。

當時,不但帝國海軍在全力尋找與日本聯合艦隊決戰,並且殲滅日本聯合艦隊的機會,帝國的其他部門也在做著同樣的工作。

也許,最想盡快消滅日本聯合艦隊的還不是帝國海軍,而是帝國首輔。

作為帝國戰略的總決策者,蕭鼎昆很清楚對日作戰久拖不決產生的嚴重影響。上次世界大戰之後,很多帝國高層人物都認為,帝國輸掉戰爭,就是沒有管好身邊的“小弟”。如果不是日本突然反水,即便美國參戰,帝國也不會輸掉戰爭,至少很有希望與協約國集團打個平手。

因此,儘快戰勝日本,也成為了當時帝國政府的頭等大事。

在海軍束手無策的時候,蕭鼎昆發揮了作為帝國首輔,帝國戰時首腦應有的作用。

第三卷 復仇烈焰 第三十章 … 中立法案

明歷五百七十一年(公元1939年)十月十八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第十五天,大明帝國首輔蕭鼎昆以帝國戰時首腦的身份宣佈,重新啟動《戰爭時期中立國海上貿易與運輸法案》(簡稱為《中立法案》,後同),同時宣佈對日本進行全面封鎖!

同日,帝國內閣外交部公佈了對日禁運物資清單。

首輔的這一措施,徹底解決了帝國海軍的煩惱。

《中立法案》的前身是明歐戰爭時的《戰爭時期第三國貿易法》,該法案的核心內容就是,戰爭時期,所有前往敵對國的第三國運輸船隻必須接受帝國海軍的登船檢查,如運送違禁物資,帝國海軍有權扣押運輸船舶與所載物資,並且遣返海員,直到戰爭結束後,再返還運輸船舶與所載物資。

上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帝國在《戰爭時期第三國貿易法》的基礎上推出了《中立法案》。該法案中,除了上述條文之外,還外加了一條。即在帝國海軍艦艇要求登船檢查時,任何中立國船隻若不停船接受檢查,或實施任何反抗行為,帝國海軍可以武裝登船、俘獲或者在三次警告之後予以擊沉。

這項法案,實際上賦予了帝國海軍進行海上破交戰的權力。

名義上,《中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