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部分

以李玉民為首的東洋系軍官認為,應該仿照上次大戰時奇襲長崎港的戰術,炮轟日本的重要港口,迫使日本聯合艦隊出來決戰,殲滅聯合艦隊之後,奪取西太平洋的制海權,並且全面封鎖日本。

更激進的,甚至認為應該趁此機會發動登陸作戰,首先收復被日本“佔領”的外圍島嶼,對日本本土形成合圍之勢,然後迫使聯合艦隊決戰,最終在日本本土發動登陸作戰行動,徹底擊敗日本!

即便白佑彬不站在任何派系的角度,他也覺得東洋系的觀點太冒進了。

當年奇襲長崎,是在日本完全無法考慮到的情況下進行的。當時,“與論島海戰”剛剛結束,帝國海軍大量戰艦受損,需要迅速維護,為迎戰協約國聯合艦隊做準備。在此情況下,日本海軍根本不可能預料到,帝國海軍會集中數艘“快速”主力艦奔襲長崎港,並且進行了數個小時的炮擊。

現在還有這樣的機會嗎?顯然沒有,即便日本人再蠢,也不會忘記曾經的慘痛教訓吧。

另外,上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方面吸取了長崎的慘痛教訓,在簽署了《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之後,將削減的大部分海軍軍費投入到了海防建設之中。近二十年來,日本已經在各大主要港口建立了極為完備的海防設施。不說別的,聯合艦隊母港橫須賀(之前將母港設在吳)的海防部隊就有八個岸炮群,二十四個岸炮陣地,總共部署了三百餘門六英寸以上口徑的岸炮,其中還有二十多門十四英寸巨炮!

攻打這樣的港口,任何艦隊都將付出慘痛的代價。

即便放過嚴密設防的港口,也難以在這個時候發動登陸作戰。

即便在外圍島嶼登陸,比如在上次世界大戰後被日本“奪走”的大島,至少需要投入兩個陸戰師,甚至三個陸戰師的兵力。投送一個陸戰師以及配套的重型準備,至少需要二十四艘大中型登陸艦。為了給一個陸戰師提供足夠的戰鬥物資,至少需要投入兩支各有十二艘萬噸級貨輪的運輸船隊。另外,在登陸作戰前期,至少需要投入兩支火力支援艦隊,以提供持續不斷的炮火支援。

如此算下來,僅僅是準備登陸艦隊,運輸船隊,調集作戰物資,動員火力支援艦隊,都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現在戰爭剛剛爆發,即便帝國海軍陸戰隊已經在戰前進行了動員,兵力都已到位,也需要三個月左右的時間進行策劃與前期準備。

也就是說,三個月之內,不可能發動一場能夠取得勝利的登陸作戰行動。

全面封鎖日本更是紙上談兵。

日本的貿易航線主要有兩條,一是向東與美國的貿易航線,二是向南與澳大利亞的貿易航線。

即便不考慮破交作戰中會遇到日本海軍的抵抗,外交問題就足以讓帝國三思而後行了。

美國還沒有參戰,而美國與日本間的貿易航線上肯定有很多船隻懸掛美國國旗。為了避免遭到帝國海軍的打擊,甚至連日本商船都會懸掛美國國旗。另外,澳大利亞是美國與英國的共管海外領地,前往澳大利亞的航線上也肯定多半是美國的船隻。

也就是說,如果打擊這兩條貿易航線,將無可避免的與美國開戰。

現在,帝國會考慮與美國開戰嗎?

雖然白佑彬不太明白政治與外交方面的事情,但是他也知道,在消滅日本聯合艦隊,徹底奪取西太平洋制海權之前,帝國絕不會貿然與美國開戰,帝國海軍也不希望陷入三線作戰的境地。

顯然,東洋系的主張很難得到支援。

第三卷 復仇烈焰 第二十九章 … 長遠規劃

東洋系的主張不切實際,南洋系的呢?

以江洪波為首的南洋系軍官一致認為,應該趁日本海軍難以在短時間內進行新的主力決戰,美國也沒有積極參戰的意圖,將重點轉移到西面,爭取迅速攻佔蘇伊士運河,打通與德國的海上聯絡,並且透過奪取地中海的制海權,將義大利拉入同盟國陣營。

相對而言,這是一個著眼於長遠目標的計劃,已經脫離了戰役計劃的層面。

首先,帝國海軍應該儘快攻佔蘇伊士運河,避免陷入上次世界大戰的窘境,使印度洋與大西洋艦隊聯為一體,聯合作戰,守住西線,為今後在太平洋上的作戰行動奠定基礎。同時,透過向德國提供大規模戰爭援助,幫助德國在歐洲戰勝法國與俄羅斯,奪取歐洲戰場的主動權。

其次,奪取地中海的制海權。這就要求帝國海軍擊敗法國地中海艦隊,並且守住直布羅陀要塞,防止英國艦隊進入地中海,從而確保地中海航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