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0部分

炮彈落到了敵人的岸防陣地上,就算完成了任務。至於有多大的實際效果,就不是艦隊需要關心的了。

這一戰術理論最初來自於陸戰隊的一次實戰演習。

當時,擔任“藍方”(假想敵)的陸戰隊躲在地下防禦工事內,經受了大概十五分鐘的炮擊。雖然沒有官兵在演習中傷亡,但是演習結束之後,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官兵出現了不正常的反應,很多官兵甚至連續幾個月失眠。

這一現象立即引起了陸戰隊的高度重視。

隨後,陸戰隊請來了一批心理學專家,對出現問題的陸戰隊官兵進行逐個診斷。而心理學專家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戰爭綜合症。

當時用地並不是這個名詞,但是大概意思相差不大。即大多數官兵表現出來的心理疾病症狀。都是在經受炮火轟擊的時候產生的。

心理學專家地調查報告引起了陸戰隊高層的重視。

隨後,陸戰隊的幾名將領提出,在登陸作戰前,用密集地炮火轟擊敵人的防禦陣地。能夠使敵人在短期內出現功能性休克的症狀,從而使敵人在短期內喪失戰鬥力,或者使敵人的戰鬥力降低。

隨後。在鎮壓海外領地地戰鬥中,這一理論被陸戰隊證實。

戰爭爆發後,陸戰隊就提出了“窒息性炮火打擊”的概念,問題是之前一直沒有機會加以應用。

直到餘輝宏指揮陸戰隊在九十九里濱登陸。才第一次採用了這種戰術。

效果非常顯著,陸戰隊上岸之後。躲在防禦工事內地日軍官兵甚至沒有做出任何反映。後來據一些被俘的日軍官兵交代,在炮火打擊過後,他們都失去了活動能力,直到陸戰隊官兵衝進防禦工事,他們都沒有恢復行動能力!

其實,就算沒有九十九里濱那邊的戰例。陸少豐也會讓艦隊提供“窒息性炮火打擊”。

因為,當初提出該戰術的陸戰隊將領中就有陸少豐,反而沒有餘輝宏。

在登陸艇朝海灘衝去的時候,兩支分艦隊的七艘主力艦,十艘巡洋艦,三十多艘驅逐艦同時向日軍岸防陣地開火,而且都是以最大地射速開火。

那場面可想而知!

轉眼之間。登陸場附近的海灘那就成為了烈焰與硝煙的海洋。成為了正在噴發的火山口。即便大部分炮擊都沒有明確的目標,但是成千上萬的炮彈如同密集的雨點般不斷落下。大地在顫抖。大地在呻吟,躲藏在防禦工事內地日軍也在顫抖,也在呻吟。

白佑彬沒有身臨其境,但是他能夠體會到此時日本守備部隊官兵地感受。

即便躲在最堅固的防禦工事內地軍人,此時此刻都會從內心感到恐懼。那不是死亡的恐懼,而是死神敲門的恐懼。每次猛烈的爆炸聲就如同死神的敲門聲,而躲在“門板”後面的人根本不知道還能活多久。

任何祈禱,任何掙扎都顯得那麼的渺茫,顯得那麼的無助。在無法抗拒的力量面前,任何人都賢德那麼的渺小,顯得那麼的脆弱。

別說身處其中的日軍官兵,就連“果敢”號上的于右任等人都驚訝的張大了嘴,不敢相信的看著十多公里外的海灘。

“會不會引發海嘯,或者地震?”

“怎麼可能引發海嘯,只是地震就不敢保證了。”肖定邦似乎很有學問一樣,“聽說,日本是世界上地震最頻繁的國家,這麼轟下去,還真有可能引發地震。”

“會不會發生火山噴發?”

“火山?這附近哪有火山?”肖定邦看了眼閔瑞生,“富士山離這遠著呢,就算噴發,也與我們沒有多大的關係吧。”

炮擊還在繼續,好像炮彈不值錢,好像炮管永遠打不壞一樣。

海面上,數十艘戰艦仍然在不斷的傾瀉著炮火。

按照陸少豐的要求,炮擊將在第一批登陸艇衝上海灘前三分鐘停止,然後開始向內陸延伸。

在登陸艇即將上岸的時候,白佑彬看了眼手錶。

十二分三十六秒。

在這短短十多分鐘內,兩支分艦隊的五十多艘戰艦一共向登陸場的日軍岸防陣地傾瀉了至少五千噸炮彈,平均每分鐘四百噸!

這是個什麼概念?

按照每枚炮彈重五十公斤計算,五千噸就是十萬枚炮彈,登陸場的面積不到三平方公里,也就是大概三百萬平方米,平均每三十平方米落下一枚炮彈,也就是在六米乘五米的範圍內,就有一枚炮彈。即便是一百毫米口徑的炮彈,其殺傷面積都超過了四百平方米!

在如此猛烈的炮擊之後,原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