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1部分

船廠。

橫須賀海軍造船廠是日本第三大造船廠,也是裝置最先進的造船廠。五月四日。“大和”級戰列艦地第三艘,即“信濃”號在這裡鋪設了龍骨,正式開工建造。遭到第12艦隊的炮擊之後,造船廠幾乎被徹底摧毀,“信濃”號的建造工作也因此中斷。直到戰爭結束。該造船廠也未能恢復生產力。

倉庫區也是重點炮擊目標,當時儲備在倉庫區的大量物資與裝置盡數被毀,其中就包括修復兩艘重巡洋艦所需的備件。也正是如此,在“薩蘭加尼與巴西蘭海戰”中受到重創地“妙高”號與“青葉”號重巡洋艦直到戰爭結束都未能修復。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第1艦隊還重點炮擊了工人宿舍區。

與帝國的造船廠不同,日本因為國土狹窄,而且橫須賀是聯合艦隊的母港,所以大批海軍船廠的工人都沒有回家居住,而是住在由海軍看管地宿舍內。

在以往的戰爭中。帝國海軍很少將矛頭對準平民。

只是。在界定造船工人性質的問題上,帝國與其他國家一直存在爭議。畢竟。造船工人可以建造貨輪,也可以建造戰艦。如果是建造戰艦的工人,就有準軍人的身份,不能算為平民。而橫須賀只有一座海軍造船廠,那麼居住在橫須賀的造船工人肯定是準軍事人員,而不是平民。

在這兩個半小時的戰鬥中,四艘主力艦上的炮手付出的是辛苦與汗水。

同時,港口內地日軍官兵付出地則是鮮血與生命。

據戰後獲得的日本官方資料,在這輪炮擊中,橫須賀軍港內,一共有三千八百九是一人死於炮擊,傷者過萬。即便炮擊沒有完全摧毀港口地基礎設施,在沒有足夠的熟練技術人員的情況下,這座軍港也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這次炮擊也再次證明,艦隊在沿海地區的戰鬥中擁有不可超越的優勢。

只是,白佑彬並不知道,第12艦隊的努力並沒有完全達到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