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5部分

槲募��

經過初步調查,美軍的技術部門已經斷定,明帝國海軍使用了新式穿甲彈。

當時,斯普魯恩斯拿到地檔案中已經提到,明帝國海軍所使用的四百毫米新式穿甲彈地彈體,至少是彈體的一部分由高強度地鎢合金鑄造而成,因此其穿甲威力比以往使用的穿甲彈有大幅度的提高。

另外,美國海軍情報部門也對此進行了分析,認為明帝國海軍會迅速在作戰艦隊中推廣這種威力極為強大的穿甲彈,並且很有可能在半年之內為破交艦隊裡的大型巡洋艦提供類似的三百毫米穿甲彈。如此一來,明帝國海軍的大型巡洋艦將具備對付美國海軍快速戰列艦的實力。

顯然,這個調查結果引起了美國高層的震動。

如果敵人大型巡洋艦的主炮都能打穿快速戰列艦的裝甲,那麼美國海軍還有何優勢可言?

應對新的威脅,美國海軍必須採取措施。

首先是加強現有戰列艦的防護能力,提高裝甲厚度。因此,所有正在接受維修的戰列艦都要進行全面改進,已經修復的戰列艦也要在下次維修的時候接受全面改進。問題是,“衣阿華”級戰列艦加厚裝甲的問題還不大,本來其速度就高達三十三節,即便增加幾千噸的排水量,也能使速度保持在三十節左右。可是“北卡羅來納”級與“南達科他”級的速度本來就偏低,加上排水量偏小,如果增加幾千噸的裝甲,其速度將跌到二十七節以下,根本算不上快速戰列艦。另外,立即修改正在建造的“蒙大拿”級戰列艦,透過犧牲速度的方法來增加其裝甲厚度。

其次,研製同型別的穿甲彈。只不過,這個辦法並不可靠,主要是美國缺乏鎢礦。最終,美國不得不改變方法,在合金鋼上做文章。當然,主要原因是,美國是明帝國之外。世界上稀土儲備量最大的國家,因此在研製與生產高強度合金鋼的時候不存在太大的問題。

最後就是研製口徑更大的戰列艦主炮。其實。這個問題早就提上了日程安排。美國海軍原本計劃在“蒙大拿”級戰列艦上安裝九門十八英寸(大概相當於四百五十七毫米)艦炮,以全面提高戰列艦的火力,可是其十八英寸艦炮地研製工作一直沒有完成,所以最終只能改變設計,透過增加一座三聯裝十六英寸艦炮炮塔的方式來提高其火力。毫無疑問,十六英寸艦炮已經很難應付今後地戰爭需要了。問題是。新式大口徑艦炮的研製難度遠遠超過了設計一種新式戰列艦,別說美國,就連明帝國也很難在幾年之內就開發出一種新式大口徑艦炮。不說別的。帝國海軍的四百五十毫米艦炮的研製工作在戰爭爆發之後就開始了,直到現在也沒有能夠製造出第一門樣炮!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明帝國海軍地新式戰列艦在短期內無法服役。

按照美國海軍情報局提供的訊息,在常規交戰距離之內,使用重型穿甲彈的十六英寸艦炮對明帝國海軍地任何一種戰列艦都有足夠的威脅。

只不過,斯普魯恩斯卻覺得這樣的觀點一點都不可靠。

主要就是:什麼是“常規交戰距離”?

戰爭爆發時,戰列艦的常規交戰距離在一萬米之內,隨後提高到了一萬五千米,到此時,已經提高到了二萬米。甚至二萬五千米。隨著火控技術。特別是雷達效能的迅速提高,加上艦炮生產工藝的提高。交戰距離還會繼續提高,恐怕要不了多久。常規交戰距離就將提高到三萬米。在此情況下,十六英寸重型穿甲彈別說對付明帝國海軍的“省”級戰列艦。就連其“皇帝”級與“皇帝”級乙型戰列艦都很難對付。相反,在配備了複合穿甲彈之後,明帝國海軍的任何一種快速戰列艦都能對二萬五千米外的“衣阿華”級戰列艦構成嚴重的威脅。到時候,對方還會在“常規交戰距離”內與美軍艦隊交戰嗎?

搞清楚了問題,不等於找到了解決問題地辦法。

在金上將離開珍珠港地時候,斯普魯恩斯收到了另外二條很不好的訊息。明帝國海軍地四艘“省”級戰列艦即將修復,而且極有可能被編入第一艦隊。另外,明帝國海軍第三艦隊裡面的二艘“皇帝”級乙型戰列艦已經返回了高雄港,將在那裡更換更先進地主炮,從而具備使用複合穿甲彈的能力。

顯然,明帝國海軍不打算在近期向第三艦隊增兵。

同樣地,對手會在西太平洋上集中一支絕對算不上弱小的作戰力量。即便美軍已經佔領了中途島,只要稍有鬆懈,明帝國海軍就會反攻中途島,繼續逼近夏威夷群島。在此情況下,第五艦隊連喘口氣的機會都沒有。

當然,對第五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