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研究斯坦福郡歷史的作家,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白痴的故事。這個白痴住在一座塔樓附近,他每天的娛樂就是數鐘聲,幾年如一日,他只要聽見鐘鳴就數起來。有一天大鐘莫名其妙地壞了,而這個白痴仍然在數,他知道大鐘此時應該響幾聲,他就這樣代替大鐘準確地報了時。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常言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在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比徹說,“根本不可能截住大河來分辨水的來源——哪些水源於哪個州。哪顆沙粒來自哪個山脈
倘若大河就是性格,那麼支流就是習慣,根本不可能分辨出造就性格的到底是哪些習慣。
習慣每時每刻都在影響生活。好習慣是一種堅定不移的高貴品質,壞習慣則會毒害心靈。
“我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教育我的孩子?”一位年輕的媽媽向一個經驗豐富的醫生諮詢道。
“你孩子多大了?”醫生問。
“已經兩歲了,大夫。”
“哦,你已經耽誤了兩年的時間。”醫生非常嚴肅地回答道。
家庭傳統對世界產生了無比巨大的影響,孩子從家庭這個小巢走出去,無論走到世界的哪個角落,從小養成的習慣都將如影隨形,這一切都可以從家庭教育中找到答案。
25歲到30歲是大多數人定型的時期。年輕時,養成好習慣和養成壞習慣一樣容易。做壞事會加強惡習,做好事也會鞏固良好的習慣。
好習慣主要是依賴於人的自我約束,或者說是依靠人對自我慾望的否定。然而,壞習慣卻像蘆葦和雜草一樣,隨時隨地都能生長,但它阻礙了美德之花的成長,使一片美麗的園地變成了雜草叢。壞習慣一旦播種,往往難以清除。
有人說:“要使自制成為習慣,放任則是可憎的;要使謹慎成為習慣,魯莽則有悖於人的美好天性,就像殘忍是嚴重的犯罪一樣。”
對幾百位成功者的調查顯示,問及失敗的可能原因時,幾乎每個人都會說“壞習慣是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很容易陷入無所事事的境地,隨波逐流則更容易,但隨波逐流的後果往往就是你不小心結交壞人、不小心進了酒吧、不小心暍了一杯啤酒、不小心賭了一把錢。就是因為結交幾個壞人,就是因為浪費了一點時間,你的一生就全毀了。
新奧爾良在密西西比河兩岸地區的海拔低於海平面5到15米,惟一能夠保護這座城市的就是沿河的防洪堤。1883年5月,防洪堤上發現了一條小裂縫,河水透過裂縫流進了這座城市。剛開始,幾包沙子或幾袋泥土就把裂縫堵住了,人們忽略了這條小小的裂縫,幾個小時後,它們已經無法阻擋巨大的水流,後果已經無法挽回。這個例子說明,“小錯誤”隨時有可能演變為“大錯誤”。
人生要麼是一幅偉大的作品,要麼就是一團糟,因為每種習慣的養成要麼是精心培養的結果,要麼是放任自流的結果。
當一個人突然發現人們不信任自己,往往會感到非常震驚和難過。他做夢都不想養成撒謊的習慣,但在意識到之前,撒謊的習慣已經養成了。
某些罪犯使人震驚。昨天他還在大街上好好地散步,或者還在他的店裡幹活,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會幹出傷天害理的事,但是他卻幹了。其實他的罪行不過是他昨天或前天所作所為的必然結果,是他以前的行為習慣的紀念碑。
一位畫家想畫一幅有關童真的畫,他畫了某個孩子祈禱時的表情。惟一發揮想像力的地方就是在畫中新增了一位跪在他身邊的母親。孩子的手心向上交疊在一起,睜著一雙淺藍色的眼睛,滿臉虔誠與安詳。畫家對這幅肖像畫十分滿意,他把它掛在牆上,取名為《童真》。
許多年過去了,他老了,那幅畫還掛在那裡。他早就想畫一幅相反的畫——關於罪惡的一幅畫——可是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機會。直到他有機會參觀附近的監獄,才實現了這個願望。在潮溼的牢房裡,躺著一個形容猥瑣、表情呆滯的罪犯,他的身體衰老消瘦、眼神迷茫而空虛,罪惡在他臉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畫家獲得了驚人的創作啟迪。
畫完成後,他把兩幅畫並排掛在那裡,一幅是《童真》,另一幅是《罪惡》。其實,這兩幅畫的原型是同一個人——第一幅畫作於他純潔天真的孩童時代,第二幅畫作於他淪落為劣跡斑斑的罪犯之後。
上面所舉是極端的例子,在大多數人身上,壞習慣還遠遠沒有發展到犯罪的地步,只是阻礙他們成功。
很多人說話的時候有一些不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