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來具體分析好。”鄧小平也覺得暫時只有這樣了,“那好吧,就這麼辦!”“報告師長,三八六旅來電。”劉伯承放下手中的放大鏡和鉛筆,接過情報後,認真讀了一下就遞給了鄧小平,“他們的動作倒是滿快的。”
鄧小平笑了笑,“他們提前見見面,熟悉下也好。如果不是一個性格特別古怪的人,陳庚都應該可以和他們搞好關係的,他們要是有誠意的話,就不可能搞不好關係的。別人不看僧面還得看佛面呢,我們還是思考一下我們的問題好了。”劉伯承想起了陳庚的古靈精怪,嘆了口氣,“別的我倒不擔心,我是擔心這個陳庚一高興起來什麼都忘了,又拿他們胡亂開玩笑,不要讓他們下不了臺才好!”
“陳庚這方面還好,他知道什麼時候該開玩笑,什麼時候應該做正事的,不用擔心,他耽誤不了事情的。”鄧小平說這個話的時候,陳庚帶著先遣部隊以及抵達了陽泉和黑龍江第五師的部隊匯合了。而第五師的師長宋錦河卻帶著參謀和師部人員已經離劉伯承鄧小平的一二九師師部僅二十里之遙了,在劉伯承和鄧小平剛剛吃完中飯的時候,宋錦河也踏進了一二九師師部的大門。
中等身材,圓臉滿是康健的紅色,被那沿著臉腮而生的黑的鬍子襯托著,顯得十分英武。眉濃寬而向上斜揚,眼睛望人的時候圓睜著,帶著一種探索注意的眼神,使你感到他的眼光很銳利。一口細小的牙齒,薄的嘴唇,以此來斷定那性格該是屬於剛毅和冷靜一類的,卻和傳說中的陳庚有所不同。沈雨第一眼見到陳庚時的想法,怎麼跟傳說的不一樣?
不管怎麼說,雙方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合作就此拉開了序幕,其後合作的規模和等級不斷的擴大……但是這次規模不大,卻具有非常重要意義合作的合作被人深刻的記憶在腦海裡,戰後的各種歷史書籍和文獻對此也是大書特書。試圖從中找出各種賣點出來,可惜當時雖然發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除了當事人誰也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直到這次合作的最後一個高階指揮官的去世,其家拿出他當年寫的日記,這些歷史才暴露在人們眼前,但是此時已經距事情發生的時間過去三十七個年頭了……
第二部 第四十八章 合作8
微胖的臉上,雙眼炯炯有神,臉上帶有一絲真誠的微笑,不是很高,卻給人以壯實的感覺,閱人無數的劉伯承一眼就看出,這是個勇將。早就聽說他們那裡成為軍隊的主官必須要作風強硬,敢打敢拼,能給士兵士氣最大的鼓舞,那種作風偏軟的軍官如沒有一技之長是素來不為他們的上級所喜的。正是他們的這種作風,導致了部隊打仗從不知後退,一打起來就打瘋狂,越戰越勇。
這點八路軍是沒有辦法和他們相比的,八路軍從紅軍改變而來,紅軍又多是貧困的工農子弟,大多不識字,更不要說有什麼文化水平了。在蘇區的時候對那些中間搖擺不定的知識分子沒有什麼好感,“肅反”的時候大批的知識分子被打到,軍隊懂得文化的人更少了。當初到陝西的時候,紅四方面軍除了總部保留了一部分知識分子幹部外,軍以下清一色的工農幹部,有些師團幹部,連作戰命令、書信也不會寫,受領任務,傳達指示,全憑記憶力。
一二九師主要是由紅四方面軍和陝北的紅軍一部改編,一二九師成立後,劉伯承首先做的事情就是選調了一些有一定文化和軍事素養的年輕幹部充實參謀隊伍,要求參謀人人都要天天練字、天天記日記。他還強調參謀都要學會測繪知識,能勘察地形,會標圖、識圖和用圖。然而這些東西也只是軍官最基本的素質而已,好在各級指揮官身經百戰,倒也不缺乏實際作戰經驗,一定程度彌補了他們其它方面的缺憾。
黑龍江軍隊主官也要求有一定的戰鬥經驗,打仗一定要作風硬。他們配備的高水平的參謀班子很大程度上為軍事主官提供了可靠的保證,加上完善的軍隊結構體系,掌握他們這樣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要比其它軍隊容易得多。劉伯承是個高明的戰略和戰術家,他對毛澤東在中國實施的那套靈活務實的作風非常欣賞,長征途中毛澤東指揮的重要戰役中都可以看到劉伯承的影子。
可是在他三年在蘇聯軍官學校-高階步兵學校學習的時光,在系統地學習了馬恩列斯的許多論著,以及蘇聯紅軍的各種條令,司令部建設和軍隊指揮等方面的知識的同時,也被打上了深深的蘇聯印記。好在他的眼光十分敏銳,意識到中國國情與外國的巨大區別,當年在蘇聯學習和同學討論中國問題的時候就贊同毛澤東的做法:要想以弱小的力量在反動勢力的夾縫中求得生存與發展,“上山”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