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評估是:東方自逆奴狂逞以來,唯一毛文龍孤撐海上,日從奴酋肘掖間撩動而牽制之:奴未出老巢則不時攻掠,以阻其來;奴離窺關則乘機搗襲,以斷其後。天啟皇帝在諭旨中稱讚他:多方牽制,使奴狼狽而不敢兩顧。崇禎皇帝即位後,也對這位孤軍奮戰的海外統帥多加褒勉,不許朝中諸臣以各種理由找他的麻煩。
可惜,麻煩還是找上了毛文龍。袁崇煥甫任薊遼督師,還未離京,與內閣輔臣錢龍錫商談復遼事宜時,便明確主張“先從東江做起”,矛頭直指毛文龍。袁崇煥的態度非常冷酷,“可用則用之,不可用則殺之”,但後來事實證明,這話的前半句應該去掉,因為他一開始便想殺毛文龍。
袁崇煥來到遼東,先給毛文龍發了十萬兩軍餉,其目的是麻痺毛文龍,這點從他後來寫的《薊遼督師袁崇煥題本》中可以看出:“凡此,皆愚之也,文龍果墮彀中。”崇禎二年六月,袁崇煥來到旅順附近的雙島,毛文龍率麾下將領從皮島趕來迎接,爾後又設宴為督師大人接風,席間兩人有一番對答,據《薊遼督師袁崇煥題本》記載,內容如下。
袁崇煥說:久勞邊塞,杭州西湖盡有樂地。
毛文龍說:久有此心,但唯我知滅奴孔道,滅了東夷,朝鮮文弱,可襲而有也。
袁崇煥說:朝鮮不勤遠略,當有代勞者。
毛文龍說:此處誰代得?
看似閒聊,字裡行間卻充滿了火藥味,袁督師要毛帥交出兵權告老還鄉,毛帥則不肯,說這塊地盤是我老毛打下來的,沒人可以代替我。
話說到這裡,袁崇煥翻臉了,請出尚方劍,當眾宣佈毛文龍罪狀,說他擁兵自重圖謀不軌,埋伏的武士一擁而出將毛文龍拿下。毛文龍以為這番做作是皇上的旨意,趕緊求饒:文龍自知死罪,只求恩赦。袁崇煥毫不鬆口:你不知國法久了,若不殺你,東江一塊國土非皇上所有。說罷,朝西叩頭請旨,命旗牌官用尚方劍將毛文龍斬於帳前。
其實毛文龍之前便有預感,袁崇煥會拿自己開刀,他在給崇禎帝的奏疏中說,“諸臣獨計除臣,不計除奴,將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於同室。”可惜,崇禎帝一心指望袁崇煥五年復遼,對於毛文龍也愛莫能助了。
毛文龍死後,清兵終於解除了一個心腹大患,毛文龍崇禎二年六月被殺,皇太極當年十月便繞道內蒙,長驅入關,直到次年三月方才從容收兵,這便是袁崇煥殺毛文龍的直接後果。
“袁崇煥殺毛文龍,也許另有原因,”我注意到毛文龍給皇帝奏疏中的措辭,“將江山而快私忿,操戈矛於同室,這分明是說兩人之間有私人恩怨,談不上便是袁某人叛國投敵。”說到這裡,我乾脆把話挑明:“我也聽說有個被俘的太監帶回訊息,說韃子兵乃是袁崇煥勾來,但事後一想,這分明便是韃子的反間計。”
“若說這是反間計,那麼袁崇煥放任韃子入京,卻又作何解釋?”趙謙又丟擲一個重磅炸彈,“皇太極率精騎十萬繞道蒙古,千里奔襲京師,便是紙上談兵的趙括,也知韃子後方空虛,袁崇煥偏偏視而不見,僅率九千騎兵趕回勤王,卻不知派一支人馬抄襲韃子老巢,寧遠大戰的膽略哪裡去了,寧錦大戰的智謀哪裡去了?”
這個問題倒不好回答,因為就算是我,看過幾部電視劇,也知道滿族人口少,十萬人馬遠征北京,基本上是傾巢而出了,換作是我,也會趁這個機會到敵人後方去,而不是象袁崇煥那樣,僅僅只率幾千騎兵星夜回援。
我求援地看著洪春雷,希望她能幫我解圍。
“也許姓袁的太著急了,也許他的智商低,根本沒想到這一點,”洪春雷一開口就是胡攪蠻纏,“聽說北京的老百姓智商都很高,膽子也很大,袁崇煥被殺,這些人都爭著搶他肉吃,該不會大家都知道袁崇煥是唐僧哥哥轉的世吧?”
趙謙啼笑皆非。我也覺得洪春雷的玩笑有點不倫不類,忙補充道:“我姐的意思,並不是說北京的老百姓都是妖怪,而是說,如果將來證明袁崇煥是冤枉的,他們會覺得很內疚。”
“就算袁某人是冤枉的,老百姓也沒什麼好內疚。”趙謙不以為然道,“老百姓每年負擔要命的遼餉,至今已有多年,遼東陳兵68萬,盔甲戰具數百萬,不能禦敵於國門之外,反而讓韃子兵臨北京城下,只這一條袁崇煥就該掉腦袋!袁崇煥督師薊遼,有個方略叫做‘守為正著,戰為奇著,和為旁著’,可是他上任一年間,從無一次主動出擊,只知被動防守,若說他不是與韃子有來往,便是此人志大才疏,不堪重用。”
“可是,韃子兵野戰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