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僵持在那,各個爭先鋒,讓李重九一時不好辦了。李重九當下笑著道:“諸位不要著急,先鋒人選,朕早有主意了。徐世績部為前鋒。‘
徐世績當下抱拳道:‘多謝陛下。末將一定不辱使命。‘
正在用飯之間,這時候張玄素興沖沖地奔進來道:‘陛下,尉遲敬德率大軍,攻陷上黨,俘其三品官員一名,官吏六十餘名,士卒近千。現在大軍已是下了太行山了!‘
‘好啊!‘李重九不由將筷子一放,滿臉喜色道,‘尉遲敬德真可謂迅雷不及掩耳,這麼快就破了上黨。‘
說到這裡李重九回過頭與眾將道:‘三日前朕命薛萬均,李瑗,李元吉三將並攻河東。現在尉遲敬德出太行,河東戰局就是雙管齊下。‘(未完待續……)
第八百三十九章 河東三族(第一更)
薛萬徹等人知尉遲恭,王馬漢二人連破唐軍兩郡,一開戰即先聲奪人,屢立戰功,不由都是眼熱。
徐世績道:“戰國策有云,秦下軹道則南陽動,而今我們逆軹道而上,反而則是三秦震動!關中之人要寢食不安了。”
徐世績這麼說,眾將都是一併大笑,屋內原本你爭我奪的氣氛頓時緩和了許多。
“不錯!朕這一次就是要走軹道!這行軍路線朕就不給你們看了,徐將軍必是心底有數,”李重九如此說過後,轉過頭來向張玄素問道,“運輸軍糧於道上的民役,都準備好了嗎?”
張玄素道:“回稟陛下,已是徵發河北民役二十萬,這些民役都是爭相前來,主動要求投軍的!”
單雄信哦地一聲奇道:“這是怎麼回事,哪裡來有爭著當民役的道理?”
張玄素當下道:“單將軍有所不知,作為我軍民役,從不無故徵發,每日朝廷給錢十文,作為工錢。而如果民役陣亡了,朝廷還會給民役家裡一筆錢作為撫卹。所以民役才會爭相前來。”
單雄信點點頭道:“這某曉得。”
“事實上還不止如此,”徐世績開口道,“陛下當年平劉黑闥,得河北時,允諾免河北諸郡稅賦三年。河北沒有經過大的戰亂,經過這幾年休養生息,河北百姓安居樂業,日子反而過得比開皇年間還好。故而今日踴躍前來投軍,他們都是為了來報答陛下昔日的恩情啊!”
聽徐世績這麼說,眾人臉上露出笑意。李重九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而得民心者得天下。爾等率軍入關中後,當約束軍紀。不可屠戮百姓。”
眾將聽了李重九這麼說,一併受命。
李重九這一次動員了這麼大力量,用來運輸糧草,就是擔心人馬入境之後,因為軍糧不足,發生劫掠百姓的事情。
畢竟眼下關中馬上就要成為趙國的領土,這樣的事情發生當然對於日後趙國對關中統治是十分不利的。破國為下,全國為上,能儘可能低殺傷的佔領一國。對於將來統治大有好處,否則就是幾年,十幾年的動亂,都是我華夏子民,用不著這樣殺個你死我活的。
趙國徵唐在河東部署了二十餘萬大軍,但運輸糧草的就要二十萬民役,可以想象輸送糧草的壓力有多麼大。要知道以往作戰,無論是平河北劉黑闥,還是下江淮杜伏威。都可以利用水路的便利來運輸糧草,但是這一次討伐關中,卻沒有這個便利。
不過如此整個趙國人力和物力的優勢,也是顯露出來。從國子監。郡學,縣學畢業出來的趙國官吏,已是很多都在各地衙門當差。當初溫彥博對李重九說。要十年之功才能完成的人才培養計劃,已是成功。
並非提前成功。而是十年光陰已過。
這些郡學,縣學培養出的學子。很有利的減少了,以往當地豪強士族把持地方的局面。要知道從秦統一天下,實行郡縣制後,國家對基層人事管理只到縣令,縣尉一級,而今日的趙國,連衙門最低層的官吏書辦,不少都是從縣學讀書畢業出來的。
如此趙國對地方基層的動員力大大加強。從中央下達命令到地方,如臂使指,政令通暢。
再加上河北三年生聚後,儲備了充足人力,加上國家充裕的財力,都使得趙國國力提升了一個臺階,遠勝於今日的李唐。所以只有眼下趙國的國力,才能發動這樣一場大的戰事,而相反以李唐現在的窘境,連維持五萬大軍出征一個月都辦不到。
這不由令李重九想起了楊廣徵討高句麗,因為當時剛剛開通永濟渠,所以楊廣為了炫耀永濟渠的運輸能力,動員了百萬大軍攻打高句麗。但是儘管有了永濟渠,仍需要無數物力運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