堡。只配作長安城的衛城。
在國內這長安也遠勝過王世充駐守的洛陽城,那時洛陽城城周也不過十幾公里。
所以要李重九相信。李世民是準備固守長安城,與趙軍在城下決戰,是根本不可能的。三十六公里的城牆,怎麼守得過來。
不過李重九今日一來,就是一探長安城虛實。
李重九先率兵馬從中渭橋渡過渭河,在長安北面一帶徘徊。自己與姬川,張玄素,虞世南在馬上對著長安城城牆指指點點,一派指點江山的模樣。而李重九身後明黃色的龍旗,早令長安城上的唐軍士卒知道是趙國皇帝親自駕到。
頓時城頭上旗幟舞動,大批披著鎧甲的唐軍士卒,在城牆上行動,並架起弓弩嚴陣以待。
李重九初時見城上唐軍人多,不由驚訝,僅僅一處城牆上就有這麼多人馬,若是長安城各處都是這樣,那麼李世民的主力,真是屯駐於在長安城城內。
李重九心底雖是懷疑,但面上卻是談笑自如,隨即與部下一併騎馬繞城而走。李重九從長安城北,縱騎至長安城城東而去。
城東之處,乃是灞水,涇水和渭水交橫之地。前方橫跨灞水的就是傳聞中的灞橋。
李重九策馬與張玄素等人一併臨於灞橋之上,以馬鞭指著城頭上談笑,同時觀察著城上唐軍動向。但見不久城牆上,一隊隊的唐軍士卒,從遠方調來。
兵馬竟也有好幾千士卒。
見之一幕,李重九一旁的姬川和虞世南,皆是低聲道:“陛下,看來唐軍主力就在長安城城內,否則不可能調動如此迅速,這倒是令我們虛驚一場。”
李重九聽了搖了搖頭,隨即突然策馬朝城牆下前奔。
“陛下!”
“陛下!”
姬川,虞世南等人都是驚呼。李重九親自策馬逼近城下,萬一中了什麼流矢如何是好。
但見李重九輕騎往前,至城下兩百步之處,從馬鞍旁掏出一弓,勒馬半停。然後李重九張弓拉箭,朝城頭上一箭射去。城頭上唐軍不由驚訝一呼,紛紛舉盾或者是彎身閃避。
但卻聽見城下趙軍突然一併歡呼。
唐軍放下盾牌看去,但見懸掛在城樓一面繪著唐字的旗幟,緩緩從城頭上,顯然是被李重九一箭射落。
趙國三軍盡數歡呼!
城頭上的唐軍不由氣惱,紛紛拔箭還擊。
李重九這時候策馬已回,轉頭看向唐軍,但見唐軍士卒還擊,弓力疲軟,多是射到半途墜落。但是士卒猶自不知仍是拼命朝城下射箭,直到一人喝停,眾士卒這才停手。
李重九見此點點頭。心底有數,當下勒馬返回。
虞世南。姬川,張玄素三人都是率領廷衛軍人馬趕上。
虞世南道:“陛下。一箭射落唐軍旗幟,足以攝破唐軍之膽,一箭之後,長安今夜百姓無人敢安枕矣。”
聽了虞世南的誇讚,李重九將弓一放,不由哈哈大笑道:“當年朕千軍萬馬,一箭射傷始畢可汗,今日這不算什麼。”
李重九話音剛落,一旁姬川道:“陛下。不可再如此輕身犯險了,陣前斬將奪旗,此不過是匹夫將勇,如何是趙國的皇帝呢。”
聽姬川直言,李重九笑而不語,這時候一旁張玄素才緩緩道:“陛下英明,這一箭已試得長安城下虛實了!”
張玄素一眼,姬川,虞世南都是大惑不解。
這時候長安城頭。一名穿著直袍的書生走到城樓上道:“城下莫非是趙國天子嗎?在下房玄齡在這裡有禮了!”
李重九聽了不由抬起頭看去,但見對方四十餘歲,手持摺扇,氣度從容。
李重九道:“朕在幽京時。久聞秦王幕僚之中,房謀杜斷。今日一見先生,實不虛此行。只是不知另一位杜先生在哪裡?”
房玄齡聽了李重九這麼說,臉上浮出笑容。顯然是因為堂堂趙國皇帝,都聽過自己名聲而感到高興。不過房玄齡笑著道:“陛下好心機。莫非是藉著問杜先生,揣測吾主身在何處嗎?”
李重九哈哈大笑道:“房先生這麼說,就太小看朕的氣量了,朕早已確定,此刻李世民並不在城中,那麼杜如晦必是隨駕而去,對嗎?”
房玄齡臉上皮笑肉不笑道:“陛下不用再故意試探了,房某不是三歲小孩,不會被陛下套出話來的。此來城上不過是為了一睹陛下風采,同時有言勸之,陛下兵多將勇,橫掃天下本再反掌之間,但眼下卻輕兵冒進,豈不聞強弩之末的道理。眼下陛下中了吾主堅壁清野的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