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上面天空中密密麻麻的箭矢由遠而近地飛近。
箭矢幾乎將天空覆蓋,以肉眼難見的速度,迅速墜落!
這一刻無數戰馬嘶鳴,前方疾衝的戰馬和騎兵,陡然被迎面打來的無數箭矢射成了刺蝟。
後方的騎兵頓時也遭到箭雨的覆蓋,有的戰馬還在疾衝,但馬背上的騎兵已被一箭貫穿了頭顱,然後一腳被馬鐙套著,被戰馬拖拽前行。
有的騎兵雖是避開箭矢,但戰馬卻連中數箭,翻然撲倒在地,然後在高速運動中連人帶馬在拍在地上,然後再被後方跟上的騎兵踏成肉餅。
這場足以載入史冊的史詩級騎兵衝鋒對決,被後世參與過此戰士卒轉述後,被數名小說家描寫過。
一名祖父參與過這場戰爭的室得奚官員,寫著當時的戰況,前方衝鋒的將士,面對的箭矢好似蝗蟲般打來,這樣猛烈的騎射,以全力衝鋒的馬速而言,根本無法閃避,就算能閃避,也無法躲過到處而來的箭矢,所以當時,我只能作兩件事,一是將手中的皮盾護住自己和戰馬,另一件事就是用各種方式祈求騰格里賜給自己好運氣。
之後的戰況是,兩軍騎兵箭射後,無數騎兵都在衝鋒的路上凋零,然後前軍的人馬迅速少了三分之一,而剩下三分之二的幸運兒,拔出自己的馬刀,狠狠地盯著眼前,向對方發出咆哮。
很慚愧,當時我已經失去了任何反應,沒有砍中任何突厥人,當然也沒有讓任何突厥人砍中自己。
這本回憶錄因為成功寫實後來得以大賣。
不過此刻一幕,卻是在場室得奚部騎兵怎麼也不願意回憶的一幕,從這一戰中生還的人,很多都沉默了,然後絕口不提。
事實是,突厥的附離騎兵因身上有披鐵甲,故而在箭射之中,承受了比趙軍少的傷亡。
然後突厥騎兵在兩軍騎兵正面衝鋒中,他們的佇列更加密集。
狹路相逢勇者勝!
騎兵正面對決,猶如過去古代大將單挑,兩名大將相對騎馬向前,各自揮舞武器砍殺向對方。
兩馬迎面錯鐙,到兩馬分離,就算一回合。
故而常常有云,雙方大將拼了幾百回合,不分勝負云云!
歷史上尉遲敬德與李元吉當挑,尉遲敬德連續三次迎面奪下對方的馬槊。
中原歷史上,缺乏戰馬,故而作戰很少,騎兵正面對決的一幕,但是對於草原上而言,騎兵對決卻是家常便飯。
對於騎兵決戰,與武將單挑不同,個人技巧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騎兵陣型!(未完待續。。)
第七百九十一章 李重九的戰法
在這評論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騎兵決戰中。
兩軍的陣列快速地逼近,長長的騎兵佇列猶如大海的海浪般蜿蜒起伏,雷鳴般的馬蹄聲令大地都是顫抖不已。
前方的騎兵猶自在衝鋒,後方的騎兵則是繼續拿著弓箭,向敵軍後方拋射著箭矢。
面對敵軍的騎兵,兩軍計程車卒都是忘我的衝鋒,馬槊,長槍平舉而起,馬刀在晨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
騎兵彼此逼近的速度,只是眨眼之間,上一刻敵騎還在前方,下一刻對方的馬刀已是砍到了鼻子底下。
兩軍陣列交錯在一起,彷彿巨浪拍擊在礁石上,激起了長長的迴響。
戰馬墜地的一刻,黑泥混著白雪飛濺。
鋒銳的馬刀,飛掠而過,飆起一行鮮血,戰場上不斷傳來,馬刀砍在鎧甲那宛如敲擊爐罐般的響聲。
猛烈的對撞中,血肉之軀和金屬摩擦間的鳴響,斷斷片刻內, 兩軍的騎兵,瞬間猶如割草一般,大片大片的倒下。
金狼大纛下,頡利看見這一幕不由回顧左右道:‘我從沒有想過,那弱小的室得奚騎兵居然敢正面硬撼我的鐵騎。‘
而在另一邊,剛剛率領步軍主力抵達戰場的李重九,也看到這千軍萬馬衝擊的一幕。
無數戰馬翻滾而倒,士卒從馬背上跌落。
李重九看了一陣,怒道:‘額託。是怎麼打的,居然用輕騎,硬衝突厥附離鐵騎。‘
‘陛下,額託統軍必然知道,只是不如此,就無法全殲頡利全軍啊!‘
李重九聽了將馬鞭重重一折,片刻之後,兩軍衝擊已是分出勝負來了。
突厥附離騎兵,仍保持著衝鋒的佇列,但是室得奚部騎兵。則是被打散了。
兩軍交錯而過。而戰場的中央留下了無數的屍骸,倒斃的戰馬。兩軍顯然都是蒙受了重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