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部分

願,誰願意放棄在上黨郡好容易才紮下的根。

事實上,李重九亦不想,這只是最後毫無辦法的轉圜之計。

天色已是放晴,時近夏日,東都城已有了幾分熱意。

歸德坊的小風波,在天子腳下的東都人眼底,如一顆小石頭投入水池般,沒有泛起什麼斑斕。

北市外的清渠,依舊是雲帆高聳,船舶往來不禁,春風拂來,洛水河畔的綠柳萬條低垂,此刻五陵少年策馬在東郊,以射柳嬉戲,抓著最後春天的小尾巴。

坊街之上,行人車馬,青衣小轎,販夫走卒穿梭而過。

酒樓飯館裡,百姓們依舊過著普通人的日子,閒聊之際最多還是與遼東的戰事,剛剛病逝的工部尚書宇文愷,還有一首琵琶行的小詩,亦悄然而然的流傳來開。

一夜動京華,洛陽之紙由此貴,帝都的人們還倘佯在大隋朝的煌煌盛世之中,遼東高句麗小國揮揮可滅,故而是琵琶行如此清新之詩作,眾百姓間是最愛不過了。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五陵年少爭纏頭,一曲紅綃不知數。

這等詩歌琅琅上口,不僅僅是國子監裡的學生,就連街邊老嫗皆可以吟上一句兩句。

北市附近的妓坊,已命人譜曲傳授,教各自樓裡的當家花旦,開始唱詞,偶爾路經大街小巷,在市井的喧譁聲之中,偶爾可聽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這樣煙嫋飄渺的歌聲傳出。

洛陽百姓念著,唱著琵琶行時,不由問道這作者到底是何人。

楊萬里,嗯,沒聽說過,此人待月下名花出現之後,留下一首詩後,就猶如煙塵一般消失了,只知道是今科赴考的學子。可是學子的名單上卻偏偏沒有此人。

一時又有人傳此人乃隱士,又如何如何。

當然以上皆是不明真相群眾的猜測罷了,不少深悉內情,手眼通天的人,皆知乃是齊王楊暕所作。

不過這些人正因為深知內情,反而更不知內情,齊王楊暕何許人,他若是能作出琵琶行這樣詩作,那麼這些人都敢打包票,可以將自己名字倒過來寫了。

所以大家皆有所判斷,齊王楊暕一定是有人幫他幕後捉刀的,但是這個捉刀之人是誰,恐怕只有楊暕一個人知道。

不,還有一個人,事實上月下名花的芸娘,亦知道一點。

芸娘拾階走上一樓梯,輕輕推開曲嫣然的房門。

芸娘朝門縫裡看進去,不由長長嘆了一口氣,昨夜的飯菜還正在桌案上擱著,而這位名動京華的曲大家,憑欄而倚,雙手捧著琵琶,赤著一雙美足,坐在窗邊怔怔地望著天空出神。…;

第六十章 遭遇伏殺

客棧裡層,李重九閉目將整個身子浸在放著各種藥材的木桶,這正是李重九修行養生功時浸泡的藥浴。

李虎,王馬漢對此皆是不解,來到洛陽不過一個月,李重九兩次所泡藥浴,所費之資不知幾何,雖說這錢都是齊王楊暕賞賜下來的,但是確實也不經如此花啊。

雖聽得李重九一番解釋後,二人只能抱著一副將信將疑的態度。

正待李重九泡洗藥浴的時候。

這時聽得客棧之外,有人疾步進來,原來是蘇素的聲音,他言道:“總鏢頭,事情終於有轉機了。”

“什麼轉機,難道是鏢局的事情?有所眉目。”李虎低沉的聲音傳出,顯然有幾分興奮。

聽到這裡,李重九不由睜開眼睛,聽起蘇素如何與李虎商議的。

只聽蘇素言道:“前幾日,我為鏢局的事,在外奔走,拜訪同窗,到了今日終有有一人願意幫著我們了。”

“是何人?為何以前不幫,要現在幫手。”李重九聽去李虎還是甚為慎重。

只聽蘇素言道,這名願意幫忙的同窗姓王名和,乃是太原王氏的人物。

說起太原王氏,就不得不提及天下最具盛名的五姓七望,而太原王氏正乃是五姓之一。

天下一統後,南朝沒落,稱為王謝之一琅琊王氏,已是逐漸沒落,太原王氏卻因為附和北朝,因而崛起,只是在大業初年受漢王楊諒謀反有所牽連,眼下仍是勢力強大,特別是郡望之地太原郡。

而蘇素的老師王通,正是出自太原王氏。

這王和與蘇素同窗時,交情不錯,雖是太原王氏中庶出的身份,但念在同窗情分上,答應替李重九他們在汝南袁家那邊說和。

聽到這裡,李重九不由覺得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