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半里路,突然一彪騎兵策馬而來。
剛離山寨卻又遇上一夥人,難道山賊去完,來了馬賊。隨著這一隊騎馬趨近,待看清騎兵為首之人,李芷婉臉色舒緩,而身旁的兩個家僕,皆是鬆了一口氣。
這一行騎兵,皆是一身玄甲,雖在日光之色,卻顯得黑沉沉的,寒氣逼人。而每名騎兵頭盔之下,皆覆有猙獰的鬼面,只露出一對幽幽的眼珠來。
這行騎兵雖只有十餘騎馳騁而來,但遠遠望去卻有百騎,千騎的氣勢。;李芷婉心知這千里之內,擁有這樣一支鐵騎的,自然必是李家的私兵,玄甲精騎。
籲!
這一行十餘騎的玄甲精騎轟然在李三娘,他們三人面前停下。
“小姐!”
一名作為戎裝打扮的女子,從馬鞍上跳下,喜極而泣地奔到李三娘面前,言道:“小姐,太好了,你平安無事。”
見此李三娘笑道:“我自不會有事。”
“小姐,那山賊如此大膽,色心不死,竟然敢擄走你,我們定要將他碎屍萬段。這一次……”
一名家僕向李三娘言道:“小姐,這是啊,廝如此可恨,將我們劫掠至山寨,還欲……哼,難道小姐可以受得住這口氣。”
見李三娘沉默不語。…;
這名家僕言道:“是啊,這股山賊看來也是野性難馴,倒不如直接報官,將之剿滅,以消心頭之恨。”
“住嘴!”
李芷婉鳳目一挑,此聲一出,這個家僕不敢言語。
“我李家之人,一諾千金,既已答允下,豈可有出爾反爾,背信棄義之事,你們二人有此想法,回去之後,自去宗叔那領十板子。”
“是,小姐。”兩名家僕當下亦只有自認倒黴。
李芷婉站定腳步,回頭看向七千寨那莽莽大山,此刻她雖是粗布荊釵,但是亦難以遮掩國色。看了許久,李芷婉突然笑著言道:“這小賊雖色膽包天,但卻是是一個人才,若能為父兄招攬之,這點屈辱算得什麼,走吧!”說罷,李芷婉嫻熟地翻身上鞍,玄甲精騎簇擁在旁,策馬而去。
就在李芷婉策馬往縣城之處行去時。正巧此時,一條叉道之上。一路軍馬,幾乎與李芷婉隔道而過。
這路軍馬,穿戴皆是皮革,每人背上負有長弓,攜帶兵器亦是各種。
熟悉大隋軍制的人,看出這路軍馬並非是當朝最精銳的府軍,亦並非此一籌的郡兵。而是各縣為抵禦流民,山賊,而各自募集的鄉兵。
鄉兵不如府兵,可以有免役之優厚,戰力普遍而論在府兵,郡兵,募兵之下。但具體亦看情況,燕趙之地的鄉兵,多年與突厥拼殺,自是悍勇難當。
而行軍這群鄉兵皆是滿是剽悍之色。現在鄉兵為首之人,乃是一名白衣書生,其坐在馬背之上,猶自手捧著一本左傳,正在看書。
如此馬上看書,廢寢忘食之態,不由令人詫異。正待這時,一名鄉兵隊正奔來,向馬上那名書生言道:“明府,查明白了,此刻李家三娘子,確實為山賊們,囚禁在七千寨山中。”
這名白衣書生將書反手半掩,言道:“這群山賊膽大包天,居然將主意打到唐國公府上來了,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我受過李家之恩,又身為一方父母官,自不可讓這樣山賊存在,立即踏平七千寨。”
這名白衣書生將書輕輕一揮。眾鄉兵們聽後,齊聲吆喝一聲,大步向前趕路。注一:歷史上李三娘,沒有真名。
當然黃易大大的李秀寧是總所周知的,本書就不重複了,名為李芷婉。
李芷婉對豬腳的賞識,乃是豬腳日後與李家打交道的伏線,對於隋唐文,李唐的人物是無法繞過的。
第十五章 三石強弓
話說李重九待送別李三娘,返回七千寨。自搖籃而上,李重九隻見七千寨上下,老幼婦孺皆是在忙碌收拾的景象。
七千寨近百戶百姓,四百多餘山賊以及家人們,皆在準備。李二叔與他的渾家,站在自家的老屋之前,雙目淚流。
“破家值萬貫啊!”
“本以為會將這把老骨頭埋在七千寨呢。”
“別看了,只要這招安之事可成,我們還返回七千寨來住。”
李重九見之,不由惻然。
“小九。”李二叔見李重九,不由老淚縱橫。
李重九言道:“二嫂說的不錯,只要招安事成了,七千寨我們隨時可以返回住得。到時候大夥皆入了籍,再也不用擔心官兵來圍剿了。眼下不過暫避一時,帶些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