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5部分

�笳孕ЯΑ�

李重九對周旭問道:“今年秋天郡學取士,進行得如何了?”

周旭聞言道:“郡學考試的章程。早已擬定,一卷為四書五經。二卷為天文地理算術農識,三卷為策論。縣學郡學士子早都習以為常了,兩年前的國試也是採此三卷之法為國選材,士子們和民間百姓還是比較稱許的。”

李重九聽了問道:“當初姬愛卿曾與我言,取人才之事,辦縣學郡學,非十年之功不成,而今快十年了,縣學郡學著有成效,實在是令朕欣慰。這都是周愛卿你教導有功啊。”

周旭聽了連忙道:“微臣不敢居功。此乃是陛下重教育之事,奉為國策。自陛下所提的韻文,標點在民間普及後,不少如臣一般的寒門子弟,都有了讀書進學機會。故而這幾年郡學縣學國子監所培養的人才,不盡其數啊。”

李重九聽感嘆道:“十年生聚,十年教養,越終而滅吳,而今天下寒門士族人才,都認同朕以縣郡之試,為取才準繩實是不易啊。”

周洲也想到這十年來,培養人才辛苦,亦不勝感慨,而今他最得意的兩個弟子,趙欣,周洲都已是官居郡守了,這叫他如何不欣慰。

李重九道:“天下人才如過江之鯽,有才學之士何等之多,但我大趙官職有限,要盡數取士恐怕不容易啊。”

周旭道:“科舉本就是國家論才取士之大典,挑選人才之中的精英,來輔佐陛下,匡扶社稷,要是人人皆可為官,何必要科舉之事。”

李重九道:“周愛卿的話太偏頗了,人尚且不爭一日之長短,何況一次考試,就可以定人之終生的,那些沒有中第的人,不等於不是人才,科舉之事雖是規範,但仍是有缺漏,你知道縣試郡試國試取士,一般多少人可中第啊?”

周旭聽了李重九這麼說,當下想了一下道:“大趙而今幾十之郡,幾百之縣,各郡各縣教育民風也是各不同。如薊縣這等大縣,每逢縣試,無論是初次參與縣試的,還是屢年不第的,加在一起有五六百之多,但薊縣縣試取士,能晉郡學的不過五十人,能到地方為吏的也不過二十人,加在一起十者不過二三。”

“若是郡試那麼就更難了,數縣英傑並試,能進國子監的一郡不過三十人,入郡為官吏者不過十幾人,十者不過取一二。最後國試,那麼二十餘郡精英會試,十者則不足一啊。”

李重九聽周旭這麼說,心想現在都如此了,那麼後世的科舉不是更加艱難,范進等等的例子就不用說了,比現在的高考,過去的科舉更加苛刻啊。

李重九當下道:“科舉之事累人,雖是取士良途,但多少人期望一朝登第,從此魚龍有別的,最後仍有不第者皓首窮經,白白蹉跎一生。”

蘇威在一旁言道:“陛下這已是給與那些寒門士子機會了,若是以往以門第取士,那些人連得官的資格也沒有,更不用說陛下給不第士子,還能有在郡縣為吏的機會了。”

李重九道:“蘇愛卿,這還不夠,比起天下人才來說,朕還需廣開門路。”

周旭當下問道:“陛下莫非早有定計?”

李重九點點頭道:“不錯,朕早有想法,朕要改科舉之道只取文官的鄙陋,也可用意選拔武職。”

周旭聽了頓時驚訝問道:“陛下如何選拔武職呢?”

李重九想了下道:“朕就以此郡試為先行,在郡試不第計程車子中,再進行一次考試,此為武試,為國家選拔武職。”

“武試?選拔武職?”李重九這一番話,令蘇威,周旭都震驚,李重九要這些不第士子考什麼武試?

李重九道:“郡試取士,乃是文職選拔之途,以考四書五經,天文地理算術農識,策問三卷,對嗎?朕在武試中,進行騎,射,書,兵略,策問五試。”

周旭,蘇威二人聽了都是一愣。周旭率先提出異議道:“陛下,參加郡試計程車子們多醉心於讀書,於騎射之道,根本不通啊。”

李重九道:“朕就不希望他們除了讀書以外,什麼都不通,聖人有六藝,有禮、樂、射、御、書、數。射不用提了,禮記有云,射者,男子之事也,至於御,現在不是春秋戰國,士子不用駕車作戰,所以御術可改為騎術,騎,射都沒有問題,而書不過考校他們言辭文法,不會難過四書五經,至於兵略,也不過是簡單行軍佈陣,兵策問對,至於策問……”

蘇威問:“陛下認為武試的策問與文試的策問有何不同呢?”

李重九道:“文試的策問考校經緯國家之道,而武試策問,當以破李唐,滅高句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