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魏徵剛剛將奏摺寫完,心想正好藉著這個機會交給李重九。
魏徵的馬車並非是最快來到臨朔宮的,溫彥博,姬川等人也是快了一步。溫彥博,姬川他們都在靠著臨朔宮的北坊內買了宅子,方便平日上朝。而魏徵呢,卻依舊是住在幽京牧守府的附近。所以魏徵每次上朝都要比其他人早起,如此方才不會遲到。
魏徵當下向溫彥博見禮,而王珪,姬川,虞世南等人卻是一併向魏徵見禮。眾人一併入殿。
但見殿內,燈火通明,李重九手拿著一盞油燈,坐在梯子上。眾人看得清楚李重九手中的油燈,正照著地圖上高句麗的地方。
“參見陛下!”六人一併向李重九參拜。
李重九道:“不要多禮了,朕有意攻打高句麗,你們怎麼看?”
話音一落,六名大臣都是對視了一眼,姬川先問道:“陛下要怎麼打?秋季馬上就要到了,此去出兵準備動員一個月,大軍至遼東時,已是天寒地凍,如何攻城?”
王珪也道:“是啊,陛下,我軍五軍府兵,有三軍駐紮在洛陽,山東,陝西,眼下手中可以調動的只有翊衛,武衛兩軍,雖說郭都護在松漠大勝,拓地數百里,但是突厥仍在,若是我們這時候調動番軍攻打高句麗,難保突厥這時候有什麼異動啊。”
李重九聽姬川,王珪堅決的反對,絲毫也不意外,笑著向其他大臣問道:“你們也是這麼看的嗎?”
“微臣心知,想乘著這一次攻下烏桓山,將突厥高句麗孤立後,全力收拾高句麗,但微臣覺得太操之過急了,”溫彥博開口道:“無論是幽京府庫中儲備的財力和物力來看,都不足以支援我們現在發動一場大戰,就算要打高句麗,至少也要等山東戰事勝負的結果出來後,再作定奪。”
張玄素道:“陛下,據說遼東細作稟告,高句麗在千里長城方向屯駐了最少十萬以上的兵馬,日夜防備我軍,另外又在遼水邊修築近百座烽火臺,我軍一旦有在遼水渡河的意圖,高句麗立即會知道。陛下,這幾年來,高句麗對我大趙一直處心積慮,高句麗努力結好突厥就可以見一般。”
虞世南眼睛一轉卻道:“溫宰輔,陛下這麼說肯定是有陛下的道理。”
魏徵橫了虞世南一眼道:“汝身為臣子,可不,能一味逢迎君上,陛下這時候攻打高句麗,勝算在哪裡,請恕微臣看不到。趙國今年四面作戰,擊退突厥後,又進行南征,返回幽京,山東又陷入戰事,這馬上要過冬了,陛下還要在這時攻打高句麗。”
魏徵一面數落虞世南,一面反對李重九,而虞世南被魏徵一斥當下大是不快。
李重九卻哈哈大笑,當下從梯子上噔噔地走下來。李重九目光掃過眾臣,熱鬧後道:“你們都不看好,我這一次攻打高句麗能夠成功,那麼高句麗也斷然不會以為朕會在這時候出兵討伐了,對嗎?”
“那麼若是朕率軍從海上突襲平壤,直搗高句麗心腹之地,你說高句麗人會有如何反應?”
眾臣聽了都是訝然。“不走陸地,而走海上?”
“沒錯。”李重九點了點頭
“高句麗自持有千里長城為屏障,又有突厥為奧援,屢次進犯我遼東故地,去年朕滅王世充時,高句麗渡過遼水,殺我軍民三千人,此事今日想起來朕都動怒,”李重九道,“與其集結主力攻打遼東城,倒不如直搗心腹,平壤乃是高句麗京畿,附近又是高句麗農業發達之地,這一次秋季,高句麗地裡收成應該不錯,朕準備給高句麗人幫幫忙,免費替他們收割。”
一直不發言的張玄素這時候也開口道:“攻下平壤,勝過於攻下十座遼東城,若是能一戰克之,高句麗上下皆膽寒矣。”
虞世南趕忙道:“陛下此舉必然大出高句麗人的意料啊,實在是大大的高招。”
魏徵問道:“此計聽起來是出乎意料,但陛下可有成算?但渡海遠征,風險不小啊。萬一趙軍不能攻克平壤城,高句麗從遼東前線調兵返回,那麼我軍反而會被殲滅城下。”
“所以利在速戰速決,楊僕,來護兒當年都可成功,朕又豈能不成功。”
李重九當下將方才的大趙的優勢盡數道出。眾臣聽了也是紛紛點頭,認為機會不小。
張玄素道:“以微臣看來,此次攻打高句麗,能否獲勝,在幾個要點,一是渡海大軍必須平安抵達平壤,再從平壤平安返回,路途上不能遭遇艱險。二是新羅軍是否能配合。三就是高句麗人有無防備。”
“第一點問題不大,有海商在,海路實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