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拿什麼李廣來壓我,我不認識,我只認識軍令二字。”
說完城門守將又正色重複了一遍,言道:“沒有軍令在手,沒有宇文將軍的手令,末將不敢開城,懇請虞黃門見諒。”
聞言虞世南雙腳一軟,幾乎坐在地上,羅士信而是按著刀,心底尋思道,果真作為許國重城,這兵家必爭之地,黎陽城防衛異常森嚴,不是如此輕易騙城的。
虞世南與羅士信言道:“眼下要奪城已是無望,某與城中羅將軍若信得在下,某與城中城守太常卿歐陽詢交好,此人對宇文化及早有怨心,城中又有交好將領,以及上百粗通武藝的部曲,若能策反他,豈非比某強上百倍。”
羅士信左思右想,冷哼一聲,言道:“也不怕你有詐,你方才也看見趙王大軍雲集城外,若你要耍詐,數日後強攻破城也是一樣。”
“那是,那是。”虞世南聽羅士信答允當下大喜。
虞世南當坐入吊籃之中,羅士信也一併上了吊籃。虞世南見羅士信右手袖子藏著利刃,卻若無其事的按在自己後心,頓時臉色一僵,言道:“羅將軍,果真有膽有識,某也就捨命陪君子吧。”
說完吊籃緩緩升向城頭,載著羅士信,虞世南二人入城。
這時在城外埋伏的李重九,聽得了羅士信部下稟告,一旁一名將領言道:“羅將軍此舉有幾分冒失了,既然不能騙城,也不能放虞世南入城啊。”
李重九言道:“既騙不開城門,將虞世南留於城外無益,到城內倒還有幾分用途,明日即可見分曉,就算不成,我們損失的也只是一夜時間而已。”
注一:《括地誌》載,黎陽西南有故倉城。(未完待續。。)
第四百九十三章 宇文化及之子
李重九率軍,在黎陽城外等至半夜。
薛萬徹亦率其餘主力盡數抵達,若是萬一明日沒有羅士信與虞世南的訊息,那麼就強行攻城。
此刻夜間氣溫驟降。
大伾山旁黃河之水,滔滔之聲不絕。
李重九記得古書上,以江謂長江,以河謂之黃河,其餘水流都只能稱作水。
李重九從塞外起家,從塞外入關,攻陷幽京後,雖眼下河北未定,但若是攻陷黎陽倉後,即打倒黃河邊。
攻陷黎陽倉不僅僅奪取關口,得了黎陽城後,從黎陽渡渡過黃河,可直插河南腹地。歷史上竇建德出兵救援王世充,就是從黎陽渡河,依靠黎陽倉的糧倉,供給十幾萬竇建德大軍攻打虎牢關的。
黃河下游渡口雖多,但唯有黎陽渡,可以與孟津渡,蒲津渡齊名,因為孟津渡通洛陽,蒲津渡通長安,而黎陽渡則可直通鄴城。
想到這裡,突有將領稟告言道:“城東有人夜渡城牆,為我軍士卒拿下。其說要面見王上。”
李重九點點頭言道:“帶來見我。”
不久對方被押上,跪地向李重九言道:“小人乃是我家主人虞侍郎的部曲,來稟告王上,太常卿歐陽詢已是答允為我軍內應,於今夜在城北獻城。”
歐陽詢?自己略有耳聞,若是一名學過書法的人,聽聞歐陽詢,虞世南二人的名字,絕對是肅然起敬,恨不能膜拜之。但在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中。他們二人都是先為隋臣,後降宇文化及。再降竇建德,終而降李唐。節操掉了一地,堪稱四朝幹吏。
不過歐陽詢肯作內應,自是再好不過,李重九問道:“汝主要如何作內應?”
此人當下言道:“城北守將可設法以軍令調之,而副將此人有把柄在主人手中,可使之開門。”
李重九言道:“就這麼辦吧,明日天明前,我要見的城北門開。”
四更天之時,黎陽城北城城門的吊橋。悄然落下,城門隨即開啟。
埋伏在城外的一百趙軍士卒,先行入城。這也是謹慎之舉,萬一對方的詐降,騙自己主力入城,再突然放下城門在城內包了餃子,那就是愚昧了。
李重九見一百趙軍士卒已是順利了控制了北城城樓後,待毫無異狀,這下令。自己率城外兩千趙軍一併入城。
城樓之下,歐陽詢,虞世南,羅士信三人皆在。歐陽詢向李重九一揖到地。十分恭敬。
李重九亦是回禮言道:“這次我軍攻取黎陽,多虧兩位功勞。眼下可以順勢取城。眼下既黎陽城城門已失,我也不想大開殺戒。兵不血刃拿下城池最好,兩位能否替我招降城守?”
歐陽詢言道:“趙王有所不知。若換做他人都可招降,恐怕城守卻是不能?”
“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