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淳于難與淳于朗正是在文登舉事,聚集宗族自保。不過我們眼下是要支援掖縣,而並非文登縣。”
金春秋言道:“東萊郡局勢,我也略有所知,眼下東萊郡為淳于難,綦公順左右合攻,若是我們直接去解圍,東萊郡郡守不一定會接受我們的好意。”
“就算東萊郡郡守答允了我們請求,讓我們入掖縣。恐怕也是杯水車薪,憑我們三千人馬,如何抵擋兩路大軍的圍攻,倒不如冒險突襲文登縣,先破一路人馬,再謀其他。以我所料,淳于難必然率大軍圍於掖縣城下,而後方必然空虛,況且無人會料到。我們會海上突襲文登,故而必是一舉成功。”
周洲言道:“此舉太冒險了。”
金春秋微微笑著言道:“要火中取栗,若不冒著為火所傷的風險,又如何能成功。”
周洲看向金春秋問道:“金將軍有多少人馬?”
金春秋言道:“我會出動十艘戰艦。其中三百花郎武士,水手五百亦可隨時登岸作戰。”
周洲左思右想,他也是天不拍地不怕的當下拍案言道:“如此就依照金將軍之言。只要我們在文登站穩腳跟,就算掖縣失守也沒有關係。趙王必會從海上派大軍乘船,源源不斷從幽州趕來。”
金春秋哈哈一笑。言道:“我早料定趙王乃是有魄力之人,果真不錯。”
周洲與金春秋二人定計之後,次日大趙新羅的聯合艦隊,從都裡鎮出海。
周洲應邀登上金春秋主艦。
周洲見金春秋的新羅艦隊,乘風破浪速度極快,輕易就大趙水軍甩在後頭,不由暗暗詫異,問道:“為何你們新羅人的船,比我們大趙水軍的船快這麼多?”
金春秋笑著言道:“原因很多,首先我船上水手的操帆老手,在海上多年,自然比大趙水軍的水手要出色,還有最重要一點,你大趙船看得方頭方尾,上面建得大,船身水下卻是平底,而我們新羅船,上面小,而船底卻如刀一般,如此在水下行進,自然要比你們船快得多?”
周洲聞言更是詫異,大隋造船無論江河,還是在大海之中,都是平底的沙船,平底船自是不怕水淺,且容易登陸。
周洲問道:“你說你們船底如刀,難道你們如此不怕船擱淺嗎?”
金春秋笑著言道:“只要是走慣的海路,自是不怕,這條航路我們走得久了,所以更是不怕。”
周洲聞言點點頭,兩國聯合艦隊,當下行了半日,眼見海中數島,一連串猶如珍珠一般,掛在海中。周洲不明地利,當下詫異心道,如何有此二道。
金春秋倒是熱情,手指前方島嶼言道:“前方是你們隋人的大謝島,烏湖島(注三)。”
周洲問道:“金將軍如何曉得?”
金春秋言道:“這裡是你們大隋東面出海的必經之路,以往你們隋軍伐高句麗時,就是從此而出,島上還有船塢囤糧之地,幾年前我新羅使者朝貢來此時,還有隋軍戰船巡弋,現在都沒有了,不過你也不必擔心,我們馬上就要轉道了往東了,這裡不是我們的去處。”
說到這裡金春秋向東指著一片廣袤的大海,言道:“再過半日,到快日落時,我們就可抵達文登了。”
周洲看向東面寬廣的大海,微微點了點頭。
注一:党項城即今日韓國京畿道,華城市。
注二:耽羅國即今日濟州島,耽羅國因國力弱小,分別向東面的倭國,西面的百濟朝貢,但仍是半獨立的王國。
注三:《讀史方輿紀要》記載烏湖島與大謝戍俱為伐東夷之要路,所在即今日山東長島縣,也就是廟島群島。(未完待續。。)
第四百七十七章 奪城
文登海外海風吹拂,夜空之中繁星漫天。
三十艘戰艦在文登附近一淺灘處侯了半夜,待到快要黎明時,漲潮之時一併登陸。
趙軍二十沙船直接在淺灘上下船,而新羅水軍則是放下了小舢板。除了三百人留下看船外,兩軍兩千五百名水手,士卒一併登陸上岸。
東方的海面,一輪旭日還未躍出海面,天邊乃是一圈紅暈。
金春秋頭上扎著武士巾,手持著彎刀,寬大的衣袍被海風吹得高高鼓起,一旁的新羅士卒也是穿著白袍,腳下褲腿都是紮緊。
眾士卒都圍在金春秋左右,聽他示下,金春秋舉刀新羅花郎武士言道:“就近搜尋,若發現就近村落,立即攻佔補給之後,突襲文登縣城。”
這時周洲走上前來,金春秋看向周洲,滿臉對著笑容言道:“你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