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死,而冬季馬上就要到來,趙軍難道還能圍城?至於吾主陛下,出身名門,世代為宦,如此英睿之主不去侍奉,難道要去侍奉趙國那市井之徒嗎?”
聽對方出言侮辱李重九,徐師順頓時泛怒道:“都什麼時候,劉兄還以門第取人,眼下群雄並起,有能者得其鹿。你若還是拘泥門第之見,必遭其禍。”
劉蘭搖了搖頭道:“與你這等人多說也是無用,他日唐趙兩國自會見高下。請吧,不要再多費口舌了。”
徐師順仍不放棄大聲道:“劉兄實話與你說了,吾主不忍見青州城內生靈塗炭,所以條件也十分優厚,若是綦公,劉兄你們肯降,陛下說了封綦公為郡王,劉兄你也不失為一方郡守。連我這等奔走之人都可以為一郡都尉,而劉兄還在猶豫什麼。”
劉蘭一曬道:“一方郡守?唐公奪了天下,我的前程還少得了區區郡守嗎?”
徐師順又是苦勸,最後只能無功離開青州城。
而徐師順走後,綦公順對劉蘭道:“軍師,趙軍勢大圍城,你何必不聽徐師順的意思考慮一下。”
劉蘭聞言道:“綦公我知你底氣不足,但我們先降李密,再降唐公,若再不戰而降趙,豈不是為人看輕。伊州總管張善相當初據王世充城中糧盡,破城在即,猶自不肯降服。張善相死後,陛下說吾負善相,善相不負吾。於是封其子為襄城郡公。張善相雖死,但死則留名,吾既已降為唐臣,就不該另作他意。何況我們又未必守不住。”
綦公順聽了十分感動道:“某書雖讀得少,但也知忠義二字。就聽你的吧。”
而徐師順回稟李重九說,綦公順倒有幾分意動,只是劉蘭頑固,立主勸綦公順不要投降。
李重九聽了心知勸降無望,於是下令準備攻城。
而就在當夜,把守青州城西門的趙軍,卻抓到一名奸細。
趙軍士卒直接將此人押到宋金剛面前,宋金剛盤問後得知,原來是駐守西門的青州軍大將淳于難,有意獻門向趙軍投降。(未完待續。。)
第六百七十九章 城門血戰
趙軍中軍大帳之內。
淳于難送出的信函,徐世績看了數遍,交給一旁的淳于朗問道:“你怎麼看?”
淳于朗仔細看了一番道:“這信確實是兄長的親筆信沒有錯,字跡我可以認得出。而那送信的人,也是我兄長的心腹。”
淳于郎這麼說,眾人眉頭上都是一舒。
一旁蔣善合道:“既是淳于刺史所送的,那麼想來是不同意劉蘭的一意孤行,故而投誠向我軍願意獻城開門,這合情合理。”
徐世績問道:“那約定是什麼時間?”
“就在明夜三更,城頭上掛三個燈籠的時候。淳于難說到時開啟城門,放我軍入城。”
張玄素道:“慢著,你將信拿來給我看。”
張玄素將淳于郎的信,翻來覆去了一遍。李重九問道:“張愛卿,這信有何不妥嗎?”
張玄素抱拳道:“並沒有不妥,但正因為沒有不妥,微臣心底才覺得有點不妥。”
“怎麼說?”李重九問道。
張玄素言道:“我軍與青州軍交戰多日,不分上下,可見敵軍軍師劉蘭實一個足智多謀的人物。以他的才智,怎麼會判斷不出,淳于難有可能心生異志呢?就算不猜忌他,也不可能將防守南門的重任交給他啊。”
一旁徐師順言道:“張侍郎多慮了,此信已是淳于難親筆所書無疑,他明知其弟在我軍之中,他又怎麼會故意害自己的弟弟呢?”
徐師順這麼說眾人紛紛點頭。
徐師順當下道:“陛下。末將來降,寸功未立。懇請率本部人馬為頭陣,殺入南門。為陛下拔得青州立下頭功。”
李重九聽了點點頭道:“好,就依徐都尉的話,明夜三更,全軍奪城。”
次日,趙軍四面攻城!不過是佯攻,打探城中的虛實,城內也沒有什麼反應,見趙軍來犯,一律只是亂箭射退。
中間青州軍大將李義滿率兩千人馬出東門與趙軍宋金剛部交戰。兩軍不分勝負。回帳後,宋金剛向李重九直誇李義滿,說此人善於治軍,是個勁敵。
白日耗去,夜色降臨。
徐師順率五百子弟兵埋伏於城南,在徐師順後面,還有薛萬述的五千精兵支援。這夜月色明亮,城頭上火把攢動,可以看出守軍戒備十分森嚴。
徐師順麾下將領都道:“青州軍把守城池如此森嚴。怎麼能輕易破城呢?”
徐師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