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昂然言道:“虎牢吾志在必得,知道鄭軍哪一員大將守虎牢嗎?”
“原本只有王世充之侄荊王王行本。后王世充又派太子王玄應,率軍加強虎牢關之守備。”房玄齡回答言道。
長孫無忌言道:“看來王世充倒是並非無謀之輩,知道此洛陽之戰的勝負,在於虎牢。”
房玄齡言道:“是啊,一旦趙軍大軍援鄭,虎牢是其必經之路,而王世充若想棄洛陽,退至山東,那麼虎牢也是其現在唯一退路了。”
“王行本,王玄應算什麼東西,本事連王世充一成都不到,末將願率軍攻下虎牢,奠定勝局。”
李世民看去放此豪言的,乃是大將李君羨。李君羨本是王世充降將,最看不慣的就是王世充任人唯親,將自己子弟盡數提拔,而排擠外姓將領,這才棄了王世充,投奔李唐。
李世民聽了十分高興,言道:“就勞煩你了,弘基,你亦率軍攻虎牢,助李將軍一臂之力。”
當下兩將一併領命。
眾人目光又回到洛陽城牆之上,就在這時,一騎快馬馳騁而來,向李世民言道:“秦王殿下,陛下有旨意!”
李世民與眾將不敢怠慢,下馬接詔,來人是宇文仕及,此人與宇文化及乃是親兄弟,不過因娶了當朝公主,宇文化及在江都謀反時,並非將他引為心腹。後來宇文士及投靠李淵。
宇文士及與李淵十分相善,當初李淵尚未晉陽起兵時,就有與宇文士及相互秘密聯絡,早有藉助宇文家等關隴門閥謀反之心。
後宇文化及至長安投奔李淵時,李淵手指著他對裴寂等太原起兵的功臣,言道:“此人與我言天下事,至今已六七年矣,公輩皆在其後。”
後李淵娶宇文士及之妹為昭儀,頗為寵愛之,有意將她扶為皇后,籠絡宇文閥的意思,但在其他各隴西門閥的反對下,李淵才罷了此意。
現在宇文士及奉了李淵意思,前來傳詔,定是重要之事吩咐。
宇文士及言道:“陛下已令平陽公主替懷安王,統帥山東之兵,陛下有詔,平陽公主舊部皆歸河東,聽其調遣。”
此言一出,李世民不由訝然,身旁丘師利,丘行恭兩將也是神情一動,因為二人原來都是平陽公主公主帳下大將。丘行恭,丘師利皆是李世民左膀右臂,而丘行恭剛剛還在戰陣之上,救了李世民的性命。
李世民言道:“眼下攻打洛陽在急,兵力尚且不足,父皇何必調兵至河東呢?可否暫緩十日,一個月之內,孤必攻下洛陽。”
宇文士及長嘆一聲言道:“秦王你有所不知,有細作告之,王世充派杜淹,長孫安世等人前往幽京,懇求李重九發兵來援洛陽。聽說李重九已是答允了,將率趙軍主力南下增援王世充。故而陛下才有意,令公主至河西加強山西防備,如總管李仲文,劉德威等人皆要聽從公主調遣。”
李世民聞言後沒有說話,唐軍眾將聽說李重九已決意率軍南下增援王世充,皆是額上滲出了冷汗。
李重九連滅劉黑闥,宇文化及,新近連李唐也要看臉色行事的突厥人,也打了個平分秋色,眼下精銳趙軍步卒,加上驍勇的塞外鐵騎南下,乃是比王世充江淮精兵更勝一籌的勁敵。
若是兩家於洛陽城下決戰,誰勝誰負?
這麼多人中,唯有齊王李元吉面露得色,心道必是自己稟告李淵說,李世民攻下洛陽後,要擁兵自重,不返回長安,於此稱帝之事,令李淵生疑,故而才派他三姐至河西,來分李世民的軍權,起來的肘制之效。
李元吉不由暗道自己的計謀實在太高明瞭,兵不血刃就報了當初李世民辱己的一箭之仇。(未完待續。。)
第五百四十三章 兄妹反目
長安附近的蒲津渡,冰雪初融。
浮橋上唐軍士卒,冒著寒風挺進。
馬蹄聲踏過,李芷婉身著狐裘,駐馬立在了浮橋北岸蒲津關城下。
大唐太子李建成,正笑著在城外,迎候李芷婉一行。
“參見太子,太子千歲!”
李建成將李芷婉扶起,笑著言道:“你我兄妹還用客氣嗎?來入城一談吧!”
李芷婉笑著言道:“太子殿下,軍情如火,一點也是耽擱不得,我還要至河陽領兵北上。”
李建成聽了點點頭,開口言道:“你啊你,還是那性子,急匆匆的,我也不留你。只是聽說父皇要你調秦王的部分兵馬北上,你是怎麼看的?”
李芷婉沉吟言道:“我奉父皇之命行事,虎符也在我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