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之中。
趙軍伏兵盡出!
輔公佑見此道:“左右跟隨我殺出去!”
話音落下,江淮軍士卒都是一併發喊,迎著山樑上湧來的趙軍衝了上去。其義子高項騎著馬率領上百精銳突前,而輔公佑左右則是江淮軍中最精銳的上募營。
在山坡上趙軍將領張青特;蔣善合,李義滿等人看著江淮軍殺來都是一愣。
張青特道:“沒料到,江淮軍明知中伏,還敢正面出擊!”
這三人之中的主將蔣善合道:“那是,江淮軍銳氣還在,之前陛下給我們將令,不可與江淮軍硬拼,消磨其人馬足可了。我看我們的人馬,還是不要正面堵住路口,不如放江淮軍正面過去,再截殺其末尾好了。”
李義滿道:“正該如此,我們三人部下不過是郡兵,訓練裝備都不如江淮軍這支百戰精銳,打起戰來撿撿便宜,打打秋風還可以,若是真的正面打起來就難了。全殲輔公佑的事,還是交給第三道埋伏的人辦吧!”
張青特道:“不過就算放過輔公佑精銳,但這一戰斬殺繳獲也必是不少,日後平定了江淮軍,陛下也必會論及我們的功勞。”
“那是自然。”
說到這裡,三人一併都是大笑。當下他們下令放開正面,讓輔公佑的江淮軍主力突圍出去,而士卒則是轉其攻打江淮軍的兩翼。
戰場上輔公佑親率著中軍人馬並沒有費了多少功夫,殺透了趙軍的包圍,其身後計程車卒也是跟隨著輔公佑殺出,但這時候趙軍開始合攏,紮上口袋了。
趙軍左右兩側的郡兵,重新殺上。趙軍郡兵裝備較差,論戰鬥力自然不可與趙軍府兵同日而語。不過三人之中,李義滿最善治軍,蔣善合最富智謀,張青特倒是沒有什麼長處。
由這三人組成的第二道埋伏,雖是兵馬不多,但是仍給與江淮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兩軍士卒舉著火把,在夜幕之下,交戰在一起,刀槍撞擊聲響作一片。
這時候一旁火光突起,原來是李義滿的子弟兵在靠近江淮軍的大營附近放起火來。火勢雄雄,頓時席捲了一大片的原野來,逼得江淮軍士卒在火勢襲來時,到處亂奔,散亂了陣形。
至於蔣善合和張青特也是打得很聰明,遇到大股集結,全副武裝的江淮軍士卒就盡數放走,碰上小股流竄或者是落單了江淮軍士卒,他們就毫不客氣,衝上去圍殲。
兩軍交戰了一夜,直至天明時,火勢熄滅才結束了戰鬥。
雖然輔公佑已是率著中軍突出了重圍,但是蔣善合他們卻是收穫頗豐。
到了清晨時,待王馬漢,宋金剛率領的追兵趕到時,看見是滿地的旌旗,鎧甲和兵器,以及數百匹繳獲的戰馬,數千江淮軍士卒抱著頭,就這麼蹲坐著,一旁披著革甲,拿著長槍的趙軍郡兵看守著這些江淮軍士卒。
看到這一幕,王馬漢不由眼紅,不甘心地道:“老子拼死拼活打了這麼久,便宜都給你們佔了。”
宋金剛道:“王將軍有什麼不甘心的,這都是郡兵弟兄們拼了命打下的戰功,要不服氣,我們比比誰拿到輔公佑的人頭?”
王馬漢將眼一橫道:“就你還和我老王比?”(未完待續。。)
第七百三十三章 輔公佑的末路
彭城郡,蘄縣。
從前線退下的江淮軍殘兵狼狽地退到這裡。
幸虧蘄縣大澤縱橫,遍地丘陵,古代赫赫有名大澤鄉就在於此,還有睢水,沱河阻隔。江淮軍逃入山林,跋山涉水下,終於擺脫了趙軍追兵。所幸這時候已是近了通濟渠了。
輔公佑神色憔悴,回顧左右部下也都是狼狽之態,士卒身上衣甲不整。
一旁將領道:“輔公,弟兄們很多都沒有逃出來,還有不少被打散了,不過幸虧中軍多在,上募營和丹陽軍的弟兄還有三千多人,其餘弟兄還有千餘。”
聽說只剩下五千人馬,江淮軍起兵以來,還沒有遭遇過這樣的大敗。
輔公佑道:“無妨,前面就是通濟渠了,過了通濟渠就是我們江淮軍的地盤了,下游有我們東陽水師的接應,在廬江還有唐軍總管張善安的人馬接應。只要過了這裡,一切皆安。”
高項道:“義父,趙軍太狡猾了,都與我們正面衝突,專在側翼截殺我後軍和落單計程車卒,實在太過卑鄙了。”
輔公佑道:“自古以來為求勝者都是不擇手段。”
這時前軍命人來報:“大帥,前方不久就是通濟渠了!”
輔公佑聽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