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建德點點頭,言道:“略有所知,這又有何關係呢?”
張玄素言道:“突厥窺視中原之心已久,自雁門之圍後,突厥對中原一直奉行離強合弱之事,大爺九年靈武郡白榆妄舉事,北聯突厥。之後薛舉自金城舉兵,向突厥稱臣,莫賀咄設答允派軍助其奪取長安。”
“當時李淵聞之震驚,不僅賄賂大量金帛給突厥,割讓五原,榆林二郡,絕突厥與薛舉之交,薛舉兵敗之後,突厥既得錢糧,處羅又命其子,鬱射設率所部萬家入處河南之地,河套之地為突厥所有。”
眾人聽之皆是暗怒,突厥乘著隋庭大亂,乘機在扶持中原各勢力,以取好處。李淵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之前太原起兵就與突厥稱臣,還言奪取長安後,土地歸大唐,子女錢帛都歸突厥。
之後李淵奪取長安後,似乎打算毀約,於是突厥就轉而支援薛舉,李淵看了當下只能重新結好突厥,不僅獻金獻錢,還割讓土地,方才消滅了薛舉除此心腹之患。而突厥就以離強合弱之策,不費一兵一卒,就奪取了河套之地。
張玄素繼續言道:“在江都之變前,五原郡郡守張長遜,與處羅之弟莫賀咄設結義為兄弟,背隋降胡,此外還有馬邑劉武周,朔方梁師都,榆林郭子和,以及為李重九所滅的漁陽高開道皆是與突厥稱臣的。當然突厥以大隋為第一大敵,如劉武周突厥封為定楊可汗,郭子和則為平楊可汗,定楊平楊數字,皆露其滅亡隋室之心。”
眾人聽張玄素分析,不由皆是點頭。此人區區數言,就如掌上觀紋一般,將突厥的野心分析得十分透徹。
說到這裡張玄素話鋒一轉,言道:“現在隋已覆滅,突厥可謂不費一兵一卒,即使得計謀得逞,但就在這時處羅可汗,娶其兄嫂義成公主為可墩,其實欲向漢人,心向大隋舊吏示好,我還聽說處羅可汗還採取趙德言之建言,在五原郡以北,安置所附的漢民十餘萬,在定襄城設行宮,置官吏,似乎欲立一漢人朝廷,而取代中原之朝廷。”
言道這裡,劉黑闥重重一拍,言道:“此乃是狼子野心,若讓突厥人奪取天下,必重現五胡亂華之景象,視我漢人如豬狗。”
“劉將軍,稍安勿躁,”凌敬言道:“眼下陛下稱帝,正為了匡扶天下,不讓突厥染指河北之地。”
竇建德言道:“突厥野心勃勃,李淵據天下三分之一之地,卻甘為走狗,此等人,怎能挽我漢室氣數。”
張玄素言道:“陛下能有此宏圖,吾等必竭力輔佐。”
群臣亦是一併起身,言道:“吾等必竭力輔佐。”
竇建德甚悅言道:“張愛卿繼續說下去。”
張玄素點點頭言道:“覆滅大隋之後,處羅可汗覺得心腹之患已除,計已得逞,突厥可暫無南面之憂了,現立義成公主為可墩,乃是得隴而望蜀,表露南下涿鹿中原之志。”
“眼下突厥勢大,李淵也已一統關中,我大夏若不能儘速一統河北之地,何與突厥爭鋒,必須先安內方能攘外。幽州乃是河北之脊樑,不得燕雲之險,無以險要以拒突厥,如此我軍一日不敢南下爭奪天下。”
一旁劉黑闥言道:“張黃門說來說去,還未說如何攻取幽州呢?難道你的意思,是要與突厥聯合一併攻打幽州嗎?此非助紂為虐。”
張玄素言道:“李淵都能聯突厥滅薛舉,我們何不效仿,何況我們又不以金銀土地割之,只需讓突厥牽制住李重九草原上的懷荒,御夷二鎮,讓其草原精騎不敢南下,增援幽州。突厥與李重九素來不睦,必答允之,我夏軍再起二十萬之軍攻打幽州,此可一戰而定。”
竇建德聽張玄素之言,言道:“所言極是,若我大夏與突厥南北夾擊,幽州必滅,就依次而行,派人聯絡突厥可汗處羅。”(未完待續。。)
第四百零三章 郡試(第二更)
涿郡時已近盛夏。
隆隆的朝聞鼓,將涿郡的百姓從沉睡之中驚醒,他們朦朦朧朧的睜開眼睛,這時候東方的天空已是露出了魚肚白。
住在招賢館內計程車子們卻比百姓們更早,對於招賢館內計程車子們而言,今日可是一個大日子。
在三個月前,郡學祭酒周旭向刺史李重九上文懇請,廣招天下賢才,一改過去徵辟之制,而採用科舉的方式,招納賢良。
李重九親自批覆,答允了周旭的請求,當下以縣學滿三年,可透過考試,稱為縣試,合格者可入郡學,或者是直接在縣內出仕當官。
至於郡學滿兩年者,可透過考試,稱為郡試,合格者可入郡守府直接出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