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6部分

薊縣城南幾個如貧民窟的坊間裡,乞兒或者是流浪至此的民眾們,頭無片瓦,在此之下皆是受寒受凍。乞兒們皆是老有經驗地將幹糞堆聚在一起,人藏在糞堆裡暖身,故而整個縣城處處皆是垃圾糞穢。

取暖倒也是不難,但問題是嚴冬百姓可以節衣但不能縮食,冬季薊縣的人家因為戰亂,自家的口糧也不富裕,更不用說施捨難民,士族之中雖有餘力,但出面施捨的卻不多,更多人袖手旁觀。

自李重九立足薊縣以來,河北之地各郡越多越多因受賊盜之苦的難民,前往薊縣。

現今薊縣的難民已是聚集了上萬人之多,他們夜間睡在街裡,白日他們緊巴巴地盯著朱門內,燃起的炊煙,而自己只有食觀音土,樹皮,草根。

郡丞魏徵聽聞此情況後,當下立即在城池四門之處,設立粥鋪,從新設的義倉之中以施粥難民。現在四門粥鋪之外,每日都可見得排起了長龍般的隊伍,在那等待施粥。

郡丞魏徵聞此後,不由頭上又多了幾根白頭髮,一清晨微服趕到粥鋪。

魏徵親自拿著大勺,從一粥鍋底,舀起湯湯水水來,一旁幾名負責粥鋪的縣衙之人,皆是一副戰戰兢兢的樣子。他們今日都聽聞魏徵檢查各粥鋪內粥是均稠時,已發現兩人貪墨之人,都被拖出去杖斃了。

“可!”魏徵輕輕道出此句,眾官吏方才拭去額頭上冒出的細汗。之後繼續施粥。

魏徵負手在粥鋪前,看著如同排著長龍一般的隊伍。不由長嘆一口氣,看看無數望眼欲穿的眼睛。還有萬千流民們皆是嗷嗷待哺。

一旁郡功曹,涿郡趙氏的趙何然開口言道:“魏郡丞,眼下天下大亂,北地唯有涿郡算是一偶偏安之地,現在每日湧入薊縣的流民就有數百之多,而城外各縣更是不知多少。長此以往下去,就算得上谷公設立了義倉,以粥鋪接濟,恐怕也是填不了如此多的嘴巴。”

“不錯。”一名涿郡官吏,見魏徵查得如此之嚴,想要以粥鋪撈油水的幾乎不可能,於是索性就言道,“設立粥鋪不過一時之舉,義倉的糧總有用盡一日,但流民每日都在激增,如此萬一吃空了我們的義倉,萬一涿郡真的有什麼天災。我們本郡之人,就無法顧及。故而我懇請魏郡丞涿郡各城不能再放流民入城。”

“是啊,這群流民滋擾地方,僅僅是這幾日流民生事就已是十幾件。誰都知道薊縣內,富戶甚多,萬一驚擾到上谷公。就是我們的罪責了。”縣尉也開口言道。

魏徵橫瞅了這幾人一眼,言道:“將流民拒之城外。來涿郡的流民也不會減少,此舉豈非掩耳盜鈴。萬一流民聚眾山野,反成賊寇,你們只想著一己便利,卻不替百姓考慮麼?”

聽著魏徵如此疾言厲色,眾人皆是低下了頭。

這時郡司馬盧承慶,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聽聞上谷公近來在涿郡新設作匠坊,要招募工匠上千人,不如我看一下作匠坊,是否收難民。另外我們也可令想辦法,安置這些百姓,上谷雁門不少田地荒蕪,上谷公都可以令高句麗戰俘屯墾,那更不拒流民了。”

魏徵聞言點點頭,對盧承慶露出幾分讚賞之意,言道:“善!”

盧承慶亦微微一笑。

李重九在涿郡新設的作匠坊,設立在涿郡城南偏僻處一坊內。

原先在上谷郡替他冶鐵的李作匠,現在作為了涿郡,上谷郡,雁門郡三軍的總匠頭,替李重九製作兵器,作匠坊下現有集合上谷,雁門,涿郡三地工匠一共一千多名匠人,這些匠人中有十幾人,乃是少府監出身的。

少府監隸屬於太府寺,太府寺相當於後世的工部,但地位比工部低,少府監乃是太府寺中專門從事武器製作的。

故而少府監出身的十幾名匠人,都乃在少府監中服役許多年,懂得這個時代大隋最先進的匠作手法,乃是隋朝匠人的精英。

李重九讓他們與李作匠一併負責這涿郡的大匠坊,現在這裡已是李重九的總兵工廠,將來數萬大軍一切武裝裝備皆有此出,每日有五百士卒日夜守衛。

今日李重九被李作匠等老師父邀請至匠坊,是因為得知匠人坊成功仿造出了,三國時的諸葛連弩。

作匠坊內,鐵錘聲反覆的捶打敲擊,鼓風機亦是呼呼而響。

在如此吵雜的環境之中,李作匠一旁的周作匠,雖是一把年紀了,但大著嗓門向李重九介紹這仿製的諸葛連弩,表情之中無不得意言道:“弩射程與力度遠勝於弓,但奈何上陣之時,仍無法取代弓,因為無非有二,一則弩射一箭,弓可射三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