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6部分

李唐首尾不能相顧。”

薛德音說完,眾人討論一陣後,皆是紛紛點頭。

尚書右僕射陳孝意起身言道:“微臣以為可行,只是鄭王必須與劉黑闥劃清界限,不能提供任何幫助,否則當視作違約。”

薛德音笑道:“這是自然。鄭王說過我們趙國沒有衝突,將來北方一定,河北之地盡歸趙國,河南山東之地盡歸河南,我們以黃河為界井水不犯河水。”

“如此臣就沒有異議了。”陳孝意回到座位上,接著尚書省又是數名官員表態附議。

一旁中書舍人張玄素站起身出首,向薛德音問道:“吾聽聞鄭王胸有大志,加九錫之事可有?”

薛德音言道:“確有此事。”

張玄素問道:“非權臣九錫而不能受,敢問鄭王難道有篡權之心嗎?”

薛德音言道:“鄭王公忠體國,應是不會。”

張玄素問道:“莫非你就是鄭王,怎麼以為鄭王不會?可代他作決定?”

薛德音回答言道:“在下不敢,只是此乃是吾國內之事,鄭王有何大志,與爾何干?”

張玄素冷笑一聲,言道:“當然有關聯,吾主與皇泰主為姻親,相互臂助理所當然,而若是鄭王行禪讓之事,自稱為帝,吾主是該興兵討伐呢?還是仍舊同盟呢?”

薛德音被張玄素一問,頓時語塞。

李重九暗中大讚,心道真是問的好。

歷史上竇建德與王世充同盟,也多為反覆。初時,竇建德要討伐宇文化及,與王世充同盟,之後王世充殺皇泰主稱帝后,竇建德顧及於內部隋臣的壓力,與王世充絕交,之後追封隋煬帝為隋閔帝,並以齊王的遺腹子楊政道,奉為鄖公,對內打起匡扶大隋的旗號,對外將蕭後送至塞外,向突厥稱臣。

兩家頓時沒有來往。以至於之後,虎牢關之戰,李唐大軍攻打王世充,竇建德部下都認為,寧可北掠河東,攻打李唐的河北之地,也不必南下就救援王世充。這根本是無利可圖的事情。

而眼下李重九形勢與竇建德十分相似,自己娶了楊娥皇后,得了幽州士族,前朝舊吏的支援,特別遠嫁突厥的義成公主,也是結好於李重九,阻止了突厥與趙國的衝突。

所以一旦王世充篡位,殺皇泰主,李重九於情於理之上,比當年的竇建德更應該與王世充劃清界限。

所以眼下就算談成了兩家同盟,又有什麼意義,與其如此,不達成同盟,比將來同盟破裂的後果,要好得多。當然若是王世充能忍耐一時,學一番曹操,不行廢立之事,李重九也算有個說得過去的理由,讓趙國與王世充和睦,共御李唐。

但事實上王世充,真能這麼做嗎?從穿越者的角度告訴李重九,答覆是否的。

李重九言道:“薛黃門,你回去轉告鄭王,四方所以賓士歸附東都者,是以為鄭王能中興隋室。今九州之地,未清其一,在這時篡位為帝,恐眾人皆思去矣。若是鄭王能承諾,永奉皇泰主為天子,那麼請薛黃門再來幽京一趟,否則兩家就再也不必相見了。”

薛德音背後汗水滴落,而一旁的兩位將領,卻皆是一併點頭,面露贊同之色。

“退朝!”

眾臣一併起身,向李重九行禮後,趨步而退。

留下了渾然不知所措的薛德音於大堂之上。

當夜李重九正在臨朔宮處理公務,卻聽門官稟告,白日陪同薛德音上殿的兩名武將一併前來拜訪。

李重九不由暗暗奇怪。(未完待續。。)

第四百四十七章 撥雲見月

臨朔宮,李重九書房之內。

兩名武將站在李重九桌案之前,一名男子抱拳言道:“某秦叔寶見過趙王。”

另一人則抱拳言道:“在下羅士信見過趙王。”

李重九聽到二人名字後,雖之前早透過名,但不免打量,見這二位後世歷史上聞名遐邇的人物,與眼前比對,看看有什麼不同。

羅士信神色微冷,站起在那,身軀筆直如槍,而秦瓊則是看得有幾分傲慢,渾不似演義中,那謙謙君子的模樣。其人虎背熊腰,特別腰胯十分巨大,見人一見難忘。

今日李重九在廟堂上雖見過二人,但以為不過普通將領,所以沒有多留意,但眼下聽得二人名字,打量之下,也是後知後覺的看得二人越發與眾不同起來。

“哼!趙王看夠了沒有?”秦門神倒是先開口,聲音嗡嗡直響。

李重九笑了笑,站起身來,言道:“兩位大名久仰了。”